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散文诗年鉴》:历史的闪光(二章)

(2023-02-11 10:12:08)
标签:

散文诗作品

分类: 公开文章

《散文诗年鉴》:历史的闪光(二章)

历史的闪光

(二 章)

 

(《散文诗年鉴》2023年第2期,“2022荐读卷”2)

 

那些装着世博金奖的麻

 

    12个麻包,从中国来到了伦敦世博会。

    这是1851年,第一届世界博览会正在伦敦举办。

    此前,维女王广发请帖,十多个国家的名优特产从世界各地纷至沓来

    上海荣记丝的广东老板得知此讯后,12个麻袋装着的七里湖丝,就这样不远万里,风雨兼程。

    些中国货未能引起洋人的注意。毕竟麻包太不起眼了,

    也许因急着赶路来不及包装,也许因中国货本来就不讲究包装。

    也许中国人就是那么实在,只重实质,而不在乎外表。

    反正,这粗糙简陋的麻包,被直接忽略了,竟多未被打开。

    直到有一天,其他展品全被评委们反复品评之后,才有想起来自中国的这12个麻袋。

    包打开中国丝出场了,世界震惊了

    这些湖丝,这样洁白,这样柔软,这样有弹性,一下子刷亮了世界的眼睛

世上竟有这样的珍品!

国的湖丝,在第一届世博会上,获得了金奖。

是世博会上,中国的第一块金牌。

珠海北岭村人徐荣村,成了世博中国第一人。

些中国丝,就这样以检的资格进入英国市场,着金牌进入了世博的荣耀史。

知后来12麻包到哪里去了

那么粗糙简陋,那么不起眼。

不过不应忘记,正是这12个麻包带着世博金奖的湖丝走向了世界。

些麻也同样走向了世界。

《新民晚报》2022年65

 

苏曼殊故居

 

曼殊的所有作品,似乎都与这座房子无关。

那些风格清丽的诗、清逸淡雅的画、动人心魄的小说、清新流畅的翻译,都不是在此诞生的。

都与珠海沥溪村,这座40平米的青砖土木结构的小平房,很难联系在一起。

是的,他出生在日本,只是613岁在这里住过。

由于生母与养母是日本人,他在房子内外相遇了太多的白眼。

12岁大病一场,竟被扔在柴房,在奄奄一息中才捡回惊险的人生。

曼殊的所有作品,似乎都与这座房子无关?

其实,认识这位只有35岁的诗僧、画僧、情僧、革命僧,真的不可忽略这613岁的童年。

三度与袈裟竹杖为伴,一生在浪迹天涯中寻找温暖,一心向往民主与革命,留下丰富多彩的诗文,都与童年的孤苦、压抑、挫折相关。

他的性情,他的人生,他的作品,都与这座房子相关。

他的多样性,复杂性,丰富性,都与这40平米相关。

 

这一天,珠海苏曼殊文学院在这里挂牌。

人们惊喜地发现,100多年了,四周高楼大厦的汪洋大海,并没能把这座平房淹没。

这座小平房,远不止40平米的价值。

这里保存着一位天才苦难的童年。

一位旧文化精华的最后收藏者,新文化曙光的最早呐喊者,已破待破的密码。

《新民晚报》2022年221

 

    【作者简介】

旭,广东电白人现居珠海。退休高级编辑,不退休散文诗人。出版散文诗集《蔡旭散文诗五十选》37,散文集、短论集10部

 

【创作手记】

厚重的历史,怎样在散文诗的短章中得到体现?关键在于切入的角度。从一个小的,具体的,细节性的,有典型意义的角度入手,往往能写出新意与深意。开口小可避免空泛,一具体就深入,有细节就生动,有发现则新鲜,有情感就诗意盎然。从房子写苏曼殊,从麻袋写世博会金奖,似乎都收到了如期的效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