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山红叶:蔡旭精品散文诗赏析
(《神州文艺》2018年8月26日)
蔡旭精品散文诗赏析
作品一
关注一棵树
开门就见山,满山都是树,一派绿意。
我关注的只是一棵树,一棵比我还老的树。
看不清身上的疮疤与脸上的皱纹,只见它一头褐色的毛发,叶子几乎全枯了。
被一大片青葱所包围,寂寞地,被青春的狂欢所包围。
我很高兴总能见到它的坚守。
也许它认为,狂欢只是一群人的寂寞,寂寞才是一个人的狂欢。
忽然有一天,我差点找不到它的踪影。
仍然在原本的位置!只不过,它的头上,一些嫩黄浅绿的幼芽。
还是看不清它的躯干与面目,但是可以看见它的内心。
我一直关注那棵树。
我必须经常打开窗。
关注我心中,不为人知的念头。
(选自2017年8月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远处风景近处家》)
——赏析——
我在《诗心剔透的逸品——论蔡旭的散文诗》一文中曾写道:“他敏感捕捉、简约书写客体事像后,立刻融入心性,向读者捧献出自己对天地万象的所思所悟,展现自己对真善美的不懈追求。”所谓敏感捕捉,就是善于在生活里发现看似细微的容易被忽略的生活题材;所谓简约书写,就是不胶着于所写客体的外在形式而在“轻描淡写”中拔出其神韵。蔡旭常常在文中或文后亮出因所写人、事、物而生发的格言警句,令读者恍然大悟,获得审美怡悦。所以,他的散文诗有着寓言美。这是他散文诗的主要特征。
而《关注一棵树》这章散文诗,又有着别样风味。
话语似乎都很直白,直白的话语里却有着充满暗示的诗美。老树,“被青春的狂欢所包围”其实就是说,老树旁边都是年轻的树。那么,老树该自惭形秽吧,然而“也许它认为,狂欢只是一群人的寂寞,寂寞才是一个人的狂欢。”这暗示的诗语,够我们品味的。
作者为什么一直关注那棵树?“我很高兴总能见到它的坚守。”
“我差点找不到它的踪影。”这也不重要,“它的头上,一些嫩黄浅绿的幼芽”又冒出来了,虽然“还是看不清它的躯干与面目,但是可以看见它的内心。”
老树的内心是什么?都在诗里。
“关注我心中,不为人知的念头。”什么念头?
——都在老树的形象中。
这棵老树,或许有作者自况的意味?
没有华彩的词语和精雕细琢的描绘。淡淡的,也深深的。
不必花哨,也有大美。
作品二
在凤凰古城读一首诗
一位名扬天下的画家。
又是设计家。猴票与酒鬼酒的包装是他的名片。
又是作家。随笔集《比我老的老头》、长篇自传体小说《无忧河上的浪荡汉子》有如潮的好评。
又是诗人。诗集《曾经有过的那种时候》,1982年就获得了第一届全国优秀新诗奖。
这一天,在他的故乡凤凰古城万寿宫二楼黄永玉展馆,我,一位散文诗人,被他的一首诗所震撼。
这位艺术家,浑身是宝,他在诗中却把这几乎所有的一切献了出来。
包括承受苦难的肩膀,走遍江河的双脚,拥抱朋友的双手,用来嘲笑和表示爱情的两眼,啼听世界的双耳,以及对谁都合适的O型血。可是,他留下了一件宝物——
“我的心
只有我的心
亲爱的故乡
它是你的”
此时,置身风景如画的古城与画如风景的展馆中,我的心,被一颗90岁的诗心蹦极般震动。
告诉我,凤凰古城为什么这样美,黄永玉为什么这样美。
还有,此时远在千里之外的我的故乡,为什么这样美。
(选自2017年8月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远处风景近处家》)
——赏析——
这章散文诗的开头,用了较多笔墨,介绍“一位名扬天下的画家”、设计家、作家、诗人黄永玉。
为什么要不厌其烦地讲这些?难道散文诗是为了给人立传?
要说立传,也算立传。立什么传?
——赤子之心。
同时也是为后文作铺垫——
这样鼎鼎大名的人,也是平凡的血肉之躯,他回故乡,当然不是“威加海内兮返故乡”,但也不作衣锦还乡的炫耀,而是把心带起,交回故乡。
作者为何特别震撼于这首诗?
因为这首诗触摸的是画家生命的出发地,漂泊心灵的安放处,
只有这个地方,才是灵魂最后的归隐,
因为喜欢这首诗的诗人也是一个有“心”的人,
因为这首诗唤起另一个诗人的乡愁。
还因为,这首诗的语言风格,也是另一个诗人的语言风格。
这章散文诗展现大画家黄永玉的乡土情结,
也借他的诗表达自己的思乡情愫,
应该说,也表达了我们大家的共同情愫。
散文诗,不就是写心么!
(图片来源于网络)
秋山红叶——岳德彬。报人。贵州省报纸副刊研究会副会长。加入一些文学方面的协会、学会。诗评家,诗人。发表现代诗、散文诗、散文、随笔、文学评论等2000余篇、首、章。出版专著多部。多次获奖。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