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东坡书院之慨叹

(2021-12-10 13:37:32)

东坡书院与苏轼人生

海南岛儋州市的东坡书院为古儋州府所在。为北宋(1098年)苏轼(东坡)而建。明代(1549年)更现名。东坡书院,为海南重要的人文胜迹之一。书院大门轩昂宏阔,院里古林幽茂,群芳竞秀。载枉酒亭、载酒堂、奥堂龛等亭台水榭古色古香。去处幽静,门资适中。

苏轼(别称苏东坡、苏仙,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宋孝宗时追谥“文忠”。

《乌台诗案(北宋年间的文字狱)》

宋神宗在熙宁年间(1068——1077)重用王安石变法,变法失利。元丰年间(1078——1085)从事改制。在变法到改制的转折关头,发生了苏轼乌台诗案文字狱,御史中丞李定、舒亶等人摘取苏轼《湖州谢上表》中语句和此前所作诗句,以谤讪新政的罪名逮捕苏轼下狱。

乌台诗案可归结为政治纷争,苏轼本嫉恶如仇,遇事不平则“如蝇在台,吐之乃已”。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转知湖州。所写《湖州谢上表》中说:“臣……荷先帝之误恩,擢至三馆,蒙陛下之过听,付以两州。陛下……知其愚不识时,难以追陪新进;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其笔下的“新进”,指王安石变法时的“群小”。“生事”成为保守派攻击变法派的习惯用语。这些用语“授人以柄”。

在何正臣、舒亶、李定等人的构陷下,神宗降旨苏轼交御史台,由李定为首的“根勘所”负责审理。“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一场骇人听闻的文字狱上演,两个多月的“根勘”,苏轼受尽折磨,严刑拷打,昼夜逼供,“诟辱通宵不忍闻”。李定等人强加给苏轼“四大罪状”,请宋神宗处死苏轼。

当年宋太祖赵匡胤曾有遗训:除了犯叛逆谋反罪,一概不杀大臣。由于各方面的营救和舆论压力,宋神宗“从轻发落”苏轼,“蒙恩责授黄州团练副使”结案。

苏轼步入仕途开始,被任命为福昌县主簿九品小官,他的文章得到了宰相韩琦和知制诰王安石的器重,升迁陕西凤翔、杭州等府任通判。宋熙宁七年(公元1074年)升任密州(山东诸城)太守,后又改任徐州、湖州太守,按惯例向皇帝《湖州谢上表》,惹下祸端。

乌台诗案受牵连的共七十多人,其中王诜、苏澈等受贬斥,张方平、司马光等仅因收藏苏轼讽刺文字未申缴入司,各被罚铜二十斤。

黄州贬谪生活为苏轼的人生分水岭,他从“奋力有当时志世”,“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到“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的转辙,使苏轼像落单的孤鸿“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苏轼两次遭贬后,在黄州、惠州、儋州等地过上了真正的田园生活,因生活拮据而取本土特产自制吃食,乐此不疲,为后世传“东坡美食”。

苏轼早期作品(约占其十分之一),大气磅礴、豪放奔腾、一泻千里;后期作品则空灵隽永、朴质清淡、香远溢清。纵观苏轼三百余首词作,后期为不得志而作,却留芳千古。此乃苏轼仕途命运之不幸,而发华夏文坛千古之奇葩。

无官一身轻。苏轼娱宾遣兴、咏物言情、记游写景、怀古感旧、酬赠留别,田园风光、谈禅说理,快意吃喝……

“敛尽春山羞不语,人前深意难轻诉”。苏轼闲散,莫淡朝政,自娱自乐,自生自灭。苏轼逝去未久,靖康耻出,徽钦二帝被掳,北宋覆亡。“文字狱”之害,仅窥一斑。

苏轼喻“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他超凡脱俗,无我忘我,平静致远。苏轼的凄苦却不知不觉地影响了不少后世文人,成为中华文化的“傲骨”与“懦弱”两面教材,以致文人多无形……

东坡书院之慨叹

东坡书院之慨叹

东坡书院之慨叹

东坡书院之慨叹

东坡书院之慨叹

东坡书院之慨叹

东坡书院之慨叹

东坡书院之慨叹

东坡书院之慨叹

东坡书院之慨叹

东坡书院之慨叹

东坡书院之慨叹

东坡书院之慨叹

东坡书院之慨叹

东坡书院之慨叹

东坡书院之慨叹

东坡书院之慨叹

东坡书院之慨叹

东坡书院之慨叹

东坡书院之慨叹

东坡书院之慨叹

东坡书院之慨叹

东坡书院之慨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