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彭圆
彭圆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437
  • 关注人气: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后感——皮亚杰学习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

(2021-01-04 13:21:08)

读后感——皮亚杰学习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


孩子是天生的学习者和哲学家。阅读《读懂儿童的学习:理论、研究和实践运用》这本书,让我感触颇深。其中我着重阅读了本书的第二章,巩固了一些教育学家的理论,并学习到了这些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

第二章主要讲述了一些学习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包含行为主义、认知建构主义、社会建构主义、工具概念主义。其中有著名的皮亚杰、维果斯基、布鲁纳等学者。理论往往是比较枯燥乏味的,但是章节中列出了很多非常有意思的实验,让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特别是皮亚杰的学习理论,让我感触良多。

第二章中皮亚杰的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者根据自身的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因此他们是认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了解幼儿的想法,知道他们想要学什么。教师需要从幼儿的角度去发现兴趣点,并考虑到不同幼儿对知识的需求。举例来说,在以“衣服”为主题的活动中,他们特别想知道衣服上面彩色的花纹、图案和标志是怎么印上去的。当想到衣服是在工厂加工里时,孩子们就提出自己到工厂里去寻找答案。教师同意了孩子们的要求。并组织了一部分孩子去参观,当孩子们看到时都非常惊讶,都抢着说自己的发现和感受。由于教师尊重并接受了孩子们的想法,孩子们在活动中就会表现得非常积极活跃,对知识和经验的自我建构往往也会达到较好的效果。设置生活情景,创造条件让幼儿参与各种实际操作。给幼儿设置一些各种生活中常遇到的问题情景,如“如门被反锁了该怎么办”‘牛奶倒洒在地.上该怎么做”,和伙伴发生争执该怎么办”等,这些问题往往会引起孩子的兴趣,促进幼儿积极思考。

皮亚杰认为,幼儿是主动发展的,他们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主动建构着自身内部知识的结构。因此,在环境的创设和利用中要突出幼儿作为学习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对环境的操作、探索、控制作用,这样幼儿才能通过与环境的互动实现自我建构和自主发展。

皮亚杰提倡在教学中使用活动法,重视“高度集中注意的活动”对幼儿学习的意义。幼儿园要多组织活动,让知识被儿童所认识和理解,并最终转化为个体的知识,另外利用情景所提供的材料来组织探索活动,让幼儿尝试去理解和解决问题,这是很有意义的。社会交往法提到:幼儿园应当把幼儿之间所发生的互助协作的社会生活放在主要地位,这样有利于幼儿社会能力的发展。中班的孩子已经初步建立起合作的意识,在区域游戏中处处体验着游戏的合作性,教师要进行有效的指导。

教师应该协助幼儿进行积极的意义的建构,帮助幼儿理解和学习新的经验。这要求教师站在幼儿的角度,营造一种安全、平等的环境,这样幼儿才能自然、真实地表现自己。比如,比赛说危险的例子,讲一讲自己的危险经历,和教师、同伴一起进行危险的模拟表演等等,幼儿在增长了见识的同时,体验到与同伴交流合作的快乐。建构主义提出了一种与传统的客观主义不同的学习理论,为幼儿教育领域带来全新的思维方式,其教学思想和原则对世界幼儿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产生广泛和深刻的影响。我们在幼儿教育活动中要有目的、主动的探索和应用建构主义的教学原则,丰富建构主义的教学方法,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

学者皮亚杰最注重环境的重要性,其次是教师角色的重要性,维果茨基和布鲁纳则特别看重教师的影响,当然也强调文化环境对儿童认真发展的影响。而我认为,教师和环境这两者是缺一不可,同等重要的,教师是引导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重要角色,环境则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各方面认知发展的关键。我们应该发挥好教师对幼儿的启发与引导的作用,并且创设好适宜且符合各年龄段幼儿全面发展的环境,必定会对幼儿教育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个世界太过复杂,太过绚烂。生活在信息爆炸的时代里,我们有太多的选择。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有敏锐的嗅觉,长远的目光,为孩子们保驾护航,助力他们顺利扬帆起航!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