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学前教育机构质量评价系统》对材料的想法
(2020-01-07 09:45:41)读《学前教育机构质量评价系统》对材料的想法
望亭中心幼儿园
一开始拿到《学前教育机构质量评价系统》这本书我是迷茫的,这到底是怎样一本书呢?为什么它被称之为“高瞻课程”呢?带着疑问,我翻开了这本书。
高瞻课程模式在我国曾被译为“高宽课程”“海伊斯科普课程”等。所谓高瞻课程是以公立幼儿园儿童为主要对象,以帮助儿童学会主动学习为基本价值取向,以系列关系发展指标为主要学习内容,以“计划——工作——回顾”的活动教学为基本组织形式,旨在让儿童对周围的自然与社会产生高度热情和广泛兴趣的一种幼儿园课程模式。
紧跟“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步伐,为幼儿创造一个适宜的游戏环境,这是必然!游戏离不开材料,材料的选择该注意些什么呢?带着问题,结合班级实际情况。从书中,我找到了选择、评价与改进班级材料的方式。
一、什么样的材料不是开放性的材料?
关于这个问题,书中的水平1指标第一行中提到的:剪贴画、作业单、涂色书以及购买的商业玩具,只能得到既定的结果的这些材料就可认为不是开放性的材料。
通过总结个人认为以下几种可认为是不开放性的材料:
1、材料的操作方式有局限性且高于或低于孩子的发展水平,孩子不知道怎么玩、不屑玩。
2、材料一成不变且有固定单一的玩法,孩子没有兴趣玩。
3、材料有规定使用的地方和时间,孩子想玩的时候不能玩。
二、什么样的材料是不真实的,仅仅是玩具替代品?
“替代品”必然存在着替代关系,所谓替代关系是指两种商品可以互相代替来满足同一种欲望。
关于这个问题,书中的水平1指标第三行中提到:很多玩具复制品替代了“真实的”物品。例如玩具盘子和杯子代替真实餐具,小的塑料工具代替真实工具。
在游戏过程中,以“医院”为例由:于场地、环境、安全等因素的限制,教室里很难有真实的医用工具,这时玩具“急救箱”就成了满足孩子角色扮演医生为病人治病时所需要的医用工具的替代品。这个“急救箱”是不真实的,却也是游戏中必不可少的,它仅仅是医用工具的替代品。
三、哪些材料是与听觉、嗅觉、味觉相关的?
很多材料能吸引多种感官,这些材料同时包括自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听觉:自然包括雨声、风声、石头的敲击声等;人造包括各种敲击乐器等
嗅觉:各种花草树木的味道,泥土、水果的味道等
味觉:酸甜苦辣咸的各种食物
四、如何保证提供的听觉、嗅觉材料不产生干扰?
听觉:是指听觉器官在声波的作用下产生的对声音特性的感觉。
声音通过空气传播,在不同区域中为了避免声音的互相干扰,可将听觉区进行隔离,即教室区域划分注意动静分离,保持环境的相对安静。使幼儿能在该区域中潜心静听,同时也避免了该区域发出的声音对其他区域的干扰;在同一区域中建立起明确的游戏规则,规定听觉材料的使用方式,减少噪音的发出。
如:我们可以将音乐区安排在教室的一角,将其与喧闹的“超市”、“点心店”等角色区分离,在区域中规定好各种打击乐器的使用方法,按照歌谱进行打击演奏。
嗅觉:是一种感觉。它由两感觉系统参与,即嗅神经系统和鼻三叉神经系统。嗅觉是一种远感,意思是说,它是通过长距离感受化学刺激的感觉。
个人认为嗅觉材料的相互干扰可理解为物体之间味道的相互干扰,为了避免味道的相互干扰,我们可以将嗅觉材料安排至门窗边便于通风处,并将单个物体进行密封遮罩。
首先听觉和嗅觉的感觉器官是不同的,一个是用耳朵,一个是用鼻子。如何保证提供的听觉、嗅觉材料不产生干扰?
个人认为对于同一物体而言教师可明确材料特性,采取重点引导的方式。以“醋”为例,当重点为“听觉”时可采用密封的瓶子装醋,摇晃瓶子,听一听液体流动的声音;当重点为“嗅觉”时可选用广口瓶,使其气味流通,便于鼻子闻一闻。即保证提供的材料不产生干扰可适当遮蔽材料的其它特征,保留其明显特征,进行引导。
幼儿园的一日活动处处充满着智慧,不断结合书中的内容进行评价与改革,我相信孩子们在环境与游戏中的收获一定会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