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诗歌中意象“莲”的浅析
(2013-06-14 11:13:12)余光中是台湾著名的诗人,散文家,翻译家和评论家,是我非常喜欢的台湾作家之一,他在多个文学领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成就最大的莫过于他的诗作,我们最熟悉的便是他那首脍炙人口的《乡愁》,抒发了他对祖国大陆的思念之情。余光中创作历程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台湾现代诗歌的发展过程。
在人们的印象里余光中是一个复杂而多变的诗人,他变化的轨迹基本上可以说是台湾现代诗歌三十多年来的一个走向,也就是先西化后回归。在余光中早期的诗歌创作当中表现出他强烈主张走西方文化的道路,这就决定了他早期的诗歌创作无视读者、脱离现实的倾向。但是到了80年代,余光中渐渐认识到乡土文学的重要性,在这一时期,他创作了大量动情的乡愁诗,他在诗歌创作上的这一重大转变显示了他的诗歌文艺思想从西方回归到东方的明显轨迹,因而在台湾诗坛,他又被称为“回头浪子”。
余光中诗歌的艺术风格不统一,表现意志和理想的诗歌一般都显得壮阔铿锵,而描写爱情和乡愁的诗歌则显得细腻柔和。他的诗歌创作比较多面,以诗集《莲的联想》为代表的爱情诗,宛转流丽,蕴籍含蓄,亦秀亦豪,古典的意境韵味和现代的表现手法如水乳般交融,完美地实现了余光中的艺术主张,在当代汉语诗歌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莲的联想》是余光中的重要诗集,共三十首,其中收录的有《莲池边》《等你,在雨中》《永远,我等》《下次的约会》《两栖》等作品。
“莲”是余光中爱情诗的中心意象。作者为什么会选择莲作为自己爱情诗的主要意象,原因有很多,第一,余光中是一个出生在江苏南京,而生长在四川的南方人,但是他第一次看到莲花则是在他移居台湾以后,余光中在诗歌序里这样描述与莲第一次亲密接触的情景:“那是十月中旬,夏末秋初,已凉未寒,迷迷濛濛的雨丝,沾湿了满池的香红,但不会淋湿荧荧的烛焰。那景象,豪艳之中别有一番凄清。……没有找到画家,找到了画,该是一种意外的发现。从那时起,一个绰约的意象,出现出现在我的诗中……自从那天起,莲在我的心田,抽出一枝静的意象,冷的意象。” 第二,在古典文学中,莲一直是古人抒发心灵的对象,余光中通晓古典文学,莲自幼就在心目中留下深刻意象,莲象珍藏在心灵深处的美好情愫;第三,余光中学贯中西,在他喜欢的许多西方文学和艺术作品中,也经常可以看到莲的身影和灵魂。
在余光中的诗集《莲的联想》中“莲”的意象有多层含义,对诗人而言,莲是“静”和“净”的最高境界、是神,人,物的三位一体、是美,爱,神的综合象征、也有怜的意思。
《莲的联想》中“莲“意象例举:
等你,在雨中
等你,在雨中,在造虹的雨中
蝉声沉落,蛙声四起
一池的红莲如火焰,在雨中
你来不来都一样,竟感觉
每多莲都象你
尤其隔着黄昏,隔着这样的细雨
永恒,刹那,刹那,永恒
等你在时间之外
在时间之内等你,在刹那,在永恒
如果你的手在我的手里,此刻
如果你的清芬
在我的鼻孔,我会说,小情人
诺,这只手应该采莲,在吴宫
这只手应该
摇一柄桂浆,在木兰舟中
一颗星悬在科学馆的飞檐
耳附子一般地悬着
瑞士表说都七点了。忽然你走来
步雨后的红莲,翩翩,你走来
象一首小令
从一则的爱情典故里你走来
从姜白石的词里,有韵地,你走来
在余光中的这首诗歌中,莲的意象出现了多次,诗人崇尚莲的美丽和纯洁,莲的美激发了诗人心里的美好情愫,作者沉浸其中,不免“想入非非”,于是莲由美的化身上升为爱的凝聚物,并期待美人从红莲中勾化而出。在《等你,在雨中》中,黄昏,细雨,蛙鸣,一池的红莲,早出的孤星,这些带有古典风味的意象,渲染出一幅朦胧幽静的水墨画,如果没有“科学馆”和“瑞士表”,读者会以为步入宋代哪个词人的花园,这幅画景托出了一个古典美人,到了诗的结尾,“象一首小令,从一则爱情的典故里,从姜白石的词章里,有韵地,你走来”,让读者受到强烈的古典美的震撼。我认为在余光中的诗集《莲的联想》中的莲的意象在很大程度上都具有中国传统古典美的艺术特点。
诗人在他的爱情诗中大量采用“莲”的意象,无不散发着唐诗宋词的芬芳。但是在中国传统古典的特征之中又隐含着诗人对现代生活的无限思考,回味深远。古典与现代的有机结合让诗歌更具有生命力。
《莲的联想》中的其他重要意象还有月光,六角亭,琴键等。其中“月光”是仅次于“莲”的重要意象,“月光一生只浪漫一次”,
在诗人的笔下,月光有时候是神秘带有点冷清的:
月是情人和鬼的魂魄,月色冰冰
燃一盏青焰的长明灯
——《中元夜》
有时,又是那样的清凉,甚至带有薄荷的味道:
厦门街的小巷纤细而长
用这样干净的麦管吸月光
凉凉的月光,有点薄荷味的
月光。 在水底,在湖底
——《月光曲》
以《莲的联想》诗集为代表的余光中的爱情诗在意象的运用上表现出诗人独特的文学视角,“莲”的意象在他的诗歌中韵味无穷,值得我们好好品味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