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如果孩子表现的好,得到父母的肯定,孩子这种行为表现的会特别积极。而当在没有教育的情况下,孩子出现一些比较危险的行为,家长会给予严肃的教育,孩子以后会慢慢减少类似行为的发生。其实在幼儿园老师也会用同样的方式鼓励好习惯的培养,例如对于做的好的孩子给予积极表扬,这个孩子会做的更好。同时其他孩子看到别的孩子受到表扬,也会模仿榜样孩子的行为,进而得到老师的表扬。但同时如果一个小朋友没有做好,受到批评,这种批评也会影响到在场的其他小朋友,所以家长要尽量给予正面的积极的鼓励,避免给孩子心理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场景:孩子怎么突然哭了?
两个小朋友在玩一个类似套圈的玩具,突然小女孩伸手去拿小男孩的套圈(此时小女孩手上拿着一个粉红色的套圈),小男孩玩的正高兴的,看着小女孩伸手,一个巴掌过去,小女孩哭了。跑到一旁的奶奶旁边。而奶奶的言语让人吃惊:该,谁让你抢呢,你手上都有一个啦,活该被打。在一旁正在和妈妈看书的另外一个小女孩突然的哭了,而且哭的很大声。后来听女孩的妈妈说,是被刚才的奶奶吓到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很多类似的情况,一个小朋友受到表扬,其他小朋友也会模仿去做好的行为动作;而一旦一个小朋友被批评,其他孩子也会注意自己的言行,有的孩子甚至会感觉到自己真的受到批评,而出现类似案例中的情况。我们知道孩子喜欢模仿的心理特点,而且是通过眼睛学习的,即通过观察来模仿行为,并将这种行为给予再现。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这与替代性强化有很大关系。
了解替代性强化
社会学家班杜拉提出观察学习理论中,特别强调"强化"的作用。强化包括直接强化和替代性强化。直接强化主要是当孩子的行为被受到肯定时,良好的行为会再次甚至多次出现。而替代性强化主要是指当我们去表扬一个孩子的乐于助人的行为,其他的孩子也会表现出乐于助人的行为,即其他孩子得到替代性强化,从而注意自己的言行。
给孩子营造安全的氛围
案例中我们不难发现成人的那种严厉、斥责、批评给其他小朋友造成了伤害,即所谓的替代性强化。奶奶的那种严厉的斥责让孩子有一种不安全感,甚至产生了害怕和恐惧。孩子作为一个成长中的生命,在没有教育的情况下,会出现直接去"抢"的行为,这是孩子最直接的表达方式,而成人更重要的是教给孩子交往的技巧,而不是一味的批评,如果遇到类似的情况,孩子或许不去抢了,但是仍然不清楚如何交往才合适。而被吓到的那个孩子,此时无需更多的语言,只需妈妈抱着,轻轻的拍一拍,慢慢安抚孩子的情绪。家长可以用平和的语气告诉孩子,宝贝,妈妈在呢,妈妈陪着你,妈妈爱你。给孩子营造一种安全的氛围。
虽然每个孩子都不一样,都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但是每个孩子都需要爸爸妈妈的爱,用我们的爱来构建孩子强大的内心,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