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上数学课堂反馈和学生表现

(2013-01-15 22:18:20)
标签:

杂谈

分类: 【课堂反馈】

第二周

课堂内容

主要训练点

学生表现

家庭练习侧重点

 

 

 

 

 

 

第一节

 

 

 

 

 

 

 准备课:数一数

 

 

 

 

 

1.能有顺序的观察图(从上往下或者从左往右) 

 

2.点数的能力(手口一致)

周一第一节1.1班课堂反馈

    大部分学生能够认真听讲,并积极回答问题,很多同学数学书“目录”页得到的大拇指标志有很多了,家长可以从大拇指数量了解孩子课堂表现:)特别是以下同学提出表扬:葛倩、陈大发、卢文静、郑孜灏、覃厚鹏、周玥积极回答问题,大家要向他们学习。

周二第一节1.2班

课堂反馈:

    大部分同学能够在老师引导下认真观察数学第2——3页的内容,进行手口一致的点数,特别是以下同学能积极举手,争取发言机会,有高鸿铭、王天广、沈阳、左雨涵、李奕萱、李博文、孟鑫泽、周子涵、李梓涵、李容、周思博、赵函语、徐博、费逸臣、王舒毅、王钰欣等,也希望会听讲、积极发言的同学能越来越多。

周三第二节1.3数学课堂反馈:

   课堂听讲好的同学有张亥涵、李雪、孟富康、潘丽雯、李和鑫、刘可欣等几位同学,能够认真观察图画、会听讲,是同学们要学习的榜样。

   积极举手,争取回答问题机会的有梁子铮、鲍彦霖、高璐瑶、李沛其、孟富康、任侑涵;

但是也有部分学生坐不住,缺少听讲的意识,希望大家都能尽快严格要求自己,把握上课的听讲机会,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点数能力的训练;

1.让孩子数出学具盒里10个圆片,数出10个五星形,在孩子点数的过程中继续巩固手口一致的能力要求。

2.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进行点数。

3.加强看图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要求孩子按一定顺序观察图,要把一种事物看全了,比如数学第2——3页,有的孩子把垃圾桶的数量漏数成2个(图上一共有4个垃圾桶)

4.练习用直尺连线的能力,能清晰、熟练的连线,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第二节

1——5的认识和分合式

1.能够通过学具的拼摆,有顺序的掌握5的组成,按照规律探索学习4.3.2的组成。

2.课堂指导如何使用数学大本和常规要求 

 

 

 第三周

 课堂内容

训练点 

 学生表现

 家庭练习侧重点

 第一节

 1——5的书写

 能够写出规范、标准的数字,养成基本的书写习惯

 

  少部分学生能够掌握在田字格里的数字书写,通过观察、书空、描红和自己练习,但是个别存在不规范、不正确的写法,大部分学生还要加强练习。

 1.按照数学书第16页给定的标准进行正确的书写,要占满格。

2.通过练习,继续进行正确坐姿、拿笔姿势的训练。

3.初步养成认真书写、整洁美观的好习惯。

 第二节

 比大小(结合认识三种符号:等号、大于号、小于号)

 通过拼摆能够理解“一一对应”的思想,明白“同样多”“谁比谁多”“谁比谁小”的含义,会正确使用符号表示

 初次使用学具,部分学生只玩,精力没有放在学习上,影响了重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非常不满意!后半段在老师提醒和训练下有部分学生能够听指挥按要求做到了,还得加强训练。特别是法、彤、辛、辰、贺等同学要特别管好自己,不把时间和精力浪费在无关的事情上,学具是帮助我们学习的,不是玩具。

 1.正确识记表示大小的三种符号;

2.在具体题目中能够正确使用三种符号。

3.儿歌记忆区分方法:

大口对大数,

小尖对小数。

4.在游戏或活动中加强大于号和小于号的区分和正确使用是家庭训练重点。可以让孩子用小棒摆出大于号、小于号;利用左右手势来区分两个易混符号。

第 8 周

教学内容

重点难点

家庭练习指导

学生表现

     周一  

       1.1班

 课题:0的认识

0的两个含义:

一、表示没有

二、表示起点

 重点:使学生理解和掌握“0”的两种含义。

难点:使学生能够正确地书写“0”。

 1.能自己用0进行举例,加深理解。

2.多多练习0的书写,熟能生巧。

积极回答问题的有:

陈大发、卢文静、李标新、俞子谦、高梦、刘奕然、俞子涵、门良奇

 

 

 

 

坐姿好、课堂练习完成好的有:方基宏、陈俊男、覃厚鹏、郑孜灏、王洪宇

 

        周二 

      1.2班

 

课题:0的认识

0的两个含义:

一、表示没有

二、表示起点

 

重点:使学生理解和掌握“0”的两种含义。

难点:使学生能够正确地书写“0”。

 

1.能自己用0进行举例,加深理解。

2.多多练习0的书写,熟能生巧。

 积极回答问题的有:高鸿铭、左雨涵、赵函语、李容、李博文、王天广、李奕萱、陈妍凝、刘思辰、王舒毅、刘瑞齐、辛培宇、王钰欣、费逸臣

 

 

 

 

 坐姿好、课堂练习完成好的有:王天广、周子涵、沈阳、黄恭鸣、夏智晗、杨蕊宁、季雯菲

 

        周三

       第一节

        1.1班

 

 练习课:指导完成课本“练习五”内容

 重点:审题训练和进一步理解加法、减法的含义

 1.学会审题,学会进行重点词的标记

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

 上课听讲好的有

 刘津铭、周悦、李润东、姜晓冉、俞子涵、陈俊男、方基宏。

积极回答问题的有:

李标新、黄怡新、刘奕然、卢文静、聂泽贤

法不听讲,玩东西,望改进。

 

    

      第二节

      1.3班

 

课题:0的认识

0的两个含义:

一、表示没有

二、表示起点

 

重点:使学生理解和掌握“0”的两种含义。

难点:使学生能够正确地书写“0”。

 

1.能自己用0进行举例,加深理解。

2.多多练习0的书写,熟能生巧

 认真听讲并积极回答问题的有:

张恩泽、宿璐、张骞、李雪、李和鑫、孙玟、任侑涵、张亥涵

贺、坤、皓、初上课不听讲玩铅笔盒,已单独通知家长,望努力改进。

       周四

      第一节

      1.2班

 0的加减法

 能正确进行有关于0的计算。

 在具体题目中理解0的含义,在理解0的含义的基础上进行计算的巩固。

 积极回答问题:刘思辰、李奕萱、董佳琪、黄恭鸣、李博文、季雯菲、刘瑞奇、王钰欣

 

      第三节

      1.1班

 数学书第30——31页整理和复习

 进行知识的梳理和巩固

 和孩子交流为什么要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整理和复习的方法交流和指导孩子如何进行知识的梳理。

 听讲好的:聂泽贤、陈俊男、姜晓冉、李润东、李标新、周悦、刘津铭、司逸轩、王子旭、徐淑桐

 

        周五

       1.3班

 数学书第30——31页整理和复习

 进行知识的梳理和巩固

 补充相应练习题的训练,更好的在做题中巩固所学,提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听讲好的:丛鑫蕊、马永祥、郝英初、刘可欣、孟富康、商天宇、宿璐

      第 9 周

 

 

 

 

  

       周一

     1.1班

 6.7的组成

 通过“摸球游戏”和自己摆小棒学习6.7的组成,养成有序思考的好习惯

 熟练6.7的组成

以游戏的形式进行巩固和学习。

 表扬:刘津铭、刘奕然、方基宏、覃厚鹏、陈俊男、王洪宇

 

       周二

      1.2班

 复习6.7的组成

新授6.7的写法

 进行认真书写好习惯的训练

 根据孩子自己书写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表扬激励为主,“如果你把……写的就会更好,妈妈、爸爸相信你,加油”,适当练习。

 表扬:陈研凝、徐健成、刘思辰、天广天赐、赵函语、周思博、李容、王钰欣、季雯菲、黄恭鸣、张斐然、王舒毅

 

       周三

       1.1

 

 

 复习6.7的组成

新授6.7的写法

 

进行认真书写好习惯的训练

 和孩子对口令,复习组成,例如:

父母:总数6,我说4

孩子:我对2,2和4组成6   ……

 表扬:司逸轩、裴怡然、徐淑桐、王洪宇、怀大法、覃厚鹏、徐悦然

 

 

        1.3

 6.7的组成

 通过“摸球游戏”和自己摆小棒学习6.7的组成,养成有序思考的好习惯

 熟练6.7的组成

 表扬:郝天俊、丛鑫蕊、马永祥、李沛其、李雪

 

 

      下午1.1

讲评三练25——26页作业,练习数字书写,进行作业复批 

 理解一图四式和加法、减法的运用

 部分学生效率高,课堂完成了改错并写完了书写练习,提出表扬

 部分学生上课玩红领巾、玩学具盒、小棒等,特此批评,课上玩的东西一律没收。

 

 

        1.2

 

1.背熟6.7的组成,家长签字,签在数学书41页右下角

 

 

2.完成三练第38——39页两页。

 

3.看《语文、数学学习指导》的练习,有选择的做,不做统一硬性要求。

 

 

 

        周四

        1.2

学习课本第42页一图四式 

理解一图四式,继续巩固6.7的组成,指导组成可以进行加减法计算。 

 背熟6.7的组成。

(为6.7加减法计算打好基础)

 积极举手争取回答问题机会的提出表扬:王舒毅、李博文、

王天广、高鸿铭、陈妍凝、周子涵、王钰欣、高书武

 

        周五

         1.3

 

学习课本第42页一图四式 

 

理解一图四式,继续巩固6.7的组成,指导组成可以进行加减法计算。 

 背熟6.7的组成。

(为6.7加减法计算打好基础)

 积极举手争取回答问题机会的提出表扬:

李亿馨、李和鑫、张诗悦、张骞、李雪、李沛其、从鑫蕊、马永祥、宿璐、

      第 10 周

 

 

 

 

 

 周一1.1

 

    1.2

 

 

  8.9的认识和组成

利用操作有序掌握组成,正确点数、掌握数序、读数、写数、比较大小。

 熟练记忆8.9的组成,找到规律正确记忆。

 很多同学听讲有进步,但部分学生停滞不前,依旧在听讲上存在很大差距,不太用心。

 

 

周二1.2

 

 

利用8.9组成学习一图四式,能够根据一幅图列出四道算式。

利用组成能很快的进行计算,能根据一幅图从左右不同的角度来解决问题,列出两道加法两道减法,体会加法和减法的关系。

 掌握得数是8和9的加法和减法及8减几、9减几的减法计算方法。能够根据一幅图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班级整体浮躁,整体不如上周表现,个别学生不听讲,手里小动作多。

 

 

 周三

1.1

 8.9的加减法,即课本第53页例题“一图四式”,体会加法和减法的关系。

 利用组成能很快的进行计算,能根据一幅图从左右不同的角度来解决问题,列出两道加法两道减法,体会加法和减法的关系。

 掌握得数是8和9的加法和减法及8减几、9减几的减法计算方法。能够根据一幅图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表扬:周悦、刘奕然、裴怡然、姜晓冉、门良奇、李众楷、段星彤、徐淑桐、俞子涵、司逸轩、李标新、王潇阳

批评:法、文、祥、董

1.3

 8.9的认识和组成

 利用操作有序掌握组成,正确点数、掌握数序、读数、写数、比较大小。

 熟练记忆8.9的组成,找到规律正确记忆。

表扬:从鑫蕊、马永祥、李雪、刘可欣、李和鑫、李汶娟、管乐乐

批评:坤、初、俊、浩

     

      下午1.1

 用数学(符号表示的用数学)

 知道大括号和问号的位置不同,运用的解决方法也不同

表示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

 表扬:段星彤、徐淑桐、俞子涵、司逸轩、李标新、王潇阳周悦、刘奕然、裴怡然、姜晓冉、门良奇、李众楷

批评:烨、旭、文、法

 

 周四

 1.2

  用数学(符号表示的用数学)

 知道大括号和问号的位置不同,运用的解决方法也不同

 表示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

 难点在于用减法解决问题,不管问号在哪边,知道了总数和其中一部分,求另一部分,要从总数中去掉知道的一部分,自己算出来的要写在算式等号的后面。

 

 

1.3

 利用8.9组成学习一图四式,能够根据一幅图列出四道算式

 用组成能很快的进行计算,能根据一幅图从左右不同的角度来解决问题,列出两道加法两道减法,体会加法和减法的关系。

 掌握得数是8和9的加法和减法及8减几、9减几的减法计算方法。能够根据一幅图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8.9的计算不够熟练,每日保证30道相关内容的口算题。

       

         周五

 1.3

 

用数学(符号表示的用数学)

 知道大括号和问号的位置不同,运用的解决方法也不同

 表示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

 难点在于用减法解决问题,不管问号在哪边,知道了总数和其中一部分,求另一部分,要从总数中去掉知道的一部分,自己算出来的要写在算式等号的后面。

 第11周

 11.12—11.16

 

 

 

 第一课时

 用数学(课本第57页用数学和练习十二的第1——3题)

 能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8.9的加减法

 知道求两部分合起来要用加法,用题目中给的“信息”进行列式计算。

知道了“总数”和“其中一部分”,求另一部分要用减法,从总数里减掉题目知道的一部分,自己算出来的写在等号的后面。

 部分学生什么时候用加法什么时候用减法分不清楚,没有理解题意。

 

 第二课时

10的认识和10的加减法(课本第59——61页)

 掌握正确的数序、读数、写数、比较大小,理解建立“十”的概念。

难点是知道10个一是“十”,一捆小棒是10根,是一个“十”

 

 第三课时

 练习课:课本第62——64页练习十三

 巩固10的认识和10的加减法

教学算式和数进行比较的格式

 熟练利用组成来计算有关10的加减法。

 熟练掌握“凑十歌”

 第四课时

   数学学科单元

     期中测试

 范围:第一单元至第五单元(第二单元位置除外)第2页——第64页内

 重点测试范围:

一、10以内的加法、减法(含有关0的加法、减法)背熟10以内数的组成。

二、一图四式

三、用加法或者减法解决问题,名确“大括号”和问号位置不同,要解决的问题不同,用的方法也不一样。

 

1.1班18个A(含9个满分)1.2班22个A(含10个满分)1.3班15个A(含10个满分)

 第12周

 11.19——11.23

 

 

 

 

 

 

第一课时

 

 

 

连加连减 

 

 

重点:知道连加算式的计算顺序,能按照规定的格式要求进行准确计算。

 

 

难点:正确计算第一步得数,再用第一步的得数加或者减第三个数。

1.1班 听讲好的提出表扬:韩晓阳、俞子涵、王洪宇、卢文静、刘津铭

1.1班  回答问题好的提出表扬:李众楷、卢文静、刘奕然、裴怡然、陈大发

 

 

 

 

第二课时

     

 

 

     加减混合

 继续巩固加减计算,明确计算顺序,学会看两幅有关联的图,正确列式解决。

 

 

 

难点:理解加减混合的意义和计算顺序。

 学生中出现的问题是找寻图中信息时出现误差或者错误理解图意。

能够根据具体的题目,搜集信息,提出问题,并能进行列式解答

 

 

 

 第三课时

 整理和复习

(本单元的学习成果评价有以下几点:

1.能正确地用6——10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顺序; 2正确比较数的大小;3.能熟练地进行10以内数的计算(包括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4.能根据提供的情境解决图中的实际问题。

 

 

 

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是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练习题为线索进行梳理。

 

 

 

沟通各个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水平。

 

 

 

侧重练习:口算能力、看图找信息的能力、明确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之间的关系。

 

 第13周

 11.26—11.30

 

 

 

 第一课时

 11——20各数的认识第一课时

(例1——例3读数、写数等)

 突出计数单位“十”的作用,了解11——20各数都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在此基础上认、读数,初步认识数序。

 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和动手操作小棒结合起来,加深理解和运用。

突出“10个”捆成一捆,一捆就是一个“十”。

熟练知道11——20各数都是由(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20里面有2个十。

能正确写数,读数。

 

 第二课时

 11——20各数的认识第二课时

(例4.5)

注意:此处不是要求学生进行十几加减几的计算,主要是利用组成来进行计算,例如15-5,要求学生掌握的方法是因为15里面有1个十和5个一,所以去掉5个一,还有一个十,得10.

 继续巩固11——20各数的认识,渗透加法、减法的关系,能够根据一道加法算式列出两道减法算式。

 重点培养学生从图中获取信息,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可以通过数数、画图、推理的方法作为解题策略。

 看图能够写出有联系的一道加法和两道减法,部分学生在进行减法列式的时候出现问题,要使学生明确用从加法算的得数(也就是总数)中去掉,而不是用两部分数量相减。

此处不要求学生能够熟练计算两位数的加减法,主要借助拨计数器或者摆小棒和数数的方法来进行计算,比如计算11+2的方法,学生能够说出11往后数两个数就可以了,或者13—2,学生明白从13倒数两个数是11就可以了,口算的要求不要随意拔高或渗透。

 第三课时

      数学乐园

活动课,主要是在活动中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解决问题。(即单元整理和复习)

 包含了前6个单元的所学内容:数的认识,加减法计算,立体图形的认识。

能够独立完成数学书第82——83页题目,正确解答。

 第14周

 12.3——12.7

 

 

 

 第一课时

 课堂测试区第五、六单元试卷

 

 

 

 第二课时

     9加几

重点、难点是:

理解并掌握“凑十法”。

计算方法有:

1.点数:10.11.12.13

2.凑十法:9+3把3分成1和2,9+1=10,10+2=12

 

3.想:10+2=12,所以9+2=11,9比10少一,所以得数比12小1,是11.

 

计算9加几实际是把9加几转化为10加几的题目进行计算,找到“10”就能算的又对又快!

 

侧重练习点:

熟练10的组成,9和1,8和2,7和3,6和4,5和5能够凑成十。

方法:见9想1,

      见8想2,

      见7想3,

      见6想4,

      见5想5.

 发言积极,表达清楚的有:

11班:李众楷、方基宏、陈大发、李标新、刘悦苒、刘奕然、周玥

12班:高书武、夏智晗、王钰欣、王舒毅、赵汉卿、李智锐、陈研凝

13班:王浩、陈浩宇、李和鑫、马永祥、李亿鑫、宿璐、李可欣、丛鑫蕊

坐姿标准,计算准确:李博文、孟鑫泽、天广天赐、高鸿铭、周思博、刘思辰、

书写整洁,标准规范:11班刘津铭、覃厚鹏、李众楷、罗菲亚、王洪宇、姜晓冉、黄怡欣、12班张斐然、高鸿铭、沈阳、杨蕊宁、周子涵、左雨涵 13班张恩泽、张诗悦、李亿馨、潘丽雯、李雪。

 第三课时

    8.7.6加几 第一课时

 继续巩固“凑十法”,熟练计算

 把8.7.6的另一个加数拆成2.3.4,分别凑成“十”。

 熟练算法,以8+5为例,把5分成2和3,8+2=10,10+3=13

 第15周

 12.10—12.14

 

 

 

 

 

 

 

 

 

 

 

 

第一课时

 

 

 

 

 

 

 

 

 

8.7.6加几2(第92页例3)和练习二十一的4——10

 

 

 

 

 

 

 

 

 

在熟练掌握“凑十法”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化,体会交换加数方法计算的简捷性。

 

 

 

 

相对于9加几,学生需要针对性的练习8.7.6加几的口算,在提高正确率上下工夫。

三种主要的计算方法:

第一种:拆小数凑大数

第二种:拆大数凑小数

第三种:想有联系的算式,例如:

计算2+9,可以想9+2=11,所以2+9=11,提高计算的速度。

 

 

 

 

 

哪种方法用的熟练,准确,就用哪种方法,自己掌握比较好的方法就是好方法。

课堂听讲好、积极回答问题的有:

李众楷、刘奕然、姜晓冉、卢文静、方基宏、司逸轩、王洪宇、聂泽贤、黄怡欣、

 

高鸿铭、周思博、李智锐、王舒毅、赵函语、李博文、陈研凝、黄恭鸣、王钰欣、孟鑫泽

 

张恩泽、张亥涵、

李和鑫、孟富康、

李  雪、刘可欣、

高璐瑶、王 浩、

陈浩宇、李可欣

 

 

 

 

 

第二课时

 

 

 

 

5.4.3.2加几和练习二十二

 进一步学习并掌握用交换加数的方法来计算小数加大数。

在熟练掌握“凑十法”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化,体会交换加数方法计算的简捷性。

 教学重点由凑十法转移到“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的方法上,也就是算5+7=?

想:7+5=?

因为7+5=12,

所以5+7=12

课堂表现好的有:

王洪宇、李众楷、覃厚鹏、卢文静、

郑孜灏、刘奕然、

刘悦苒、李标新

 

课堂表现好的有:李博文、高鸿铭、周子涵、李智锐、

王舒毅、高书武、

孟鑫泽、陈妍凝

 

课堂表现好的有:

丛鑫蕊、马永祥、

张亥涵、张诗悦、

高璐瑶、刘英琦

 第16周

 

 

 

 

 第一课时

 用数学解决问题

    第一课时

数学书第97页例题5,学会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知道同一道题目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解决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

 例题5可以从前排后排的角度解决问题,也可以从男、女生的角度解决问题,方法不同但是得到的结果是一样的,重点:能正确搜集信息,明确要解决什么问题,用什么方法解决,解决正确吗?

 课堂积极回答问题的有:

刘奕然、黄怡欣、石朝祥、郑孜灏、

胡笑瑞、徐淑桐

课堂表现进步的有:

段星彤、俞子谦

 

课堂积极回答问题的有:

高书武、王舒毅、高鸿铭、周思博、王钰欣、陈妍凝

 

课堂积极回答问题的有:

李雪、 张诗悦 

李亿馨、李和馨

任侑涵 、李雨晨

刘慧雯 、高璐瑶 陈浩宇  王浩

丛鑫蕊 

 第二课时

 用数学解决问题

    第二课时

 

 

 课堂表现好的有:

李师坤、郝天俊

丛鑫蕊、马永祥

刘英琦、李亿馨

李  雪、商天宇

刘惠雯、陈浩宇 

 第17周

 

 

 

 

 第一课时

   整理和复习

    第一课时

 20以内进位加法的整理和复习(计算)

 全面而有序的整理进位加法表,突出排列规律和算式间的关系。

 

 第二课时

   整理和复习

    第二课时 

 20以内进位加法的整理和复习(解决问题)

 巩固用“画图”的策略来解决问题,巩固看图说三句话表述一个数学问题的能力,在运用计算解决问题中进一步加深对加法和减法含义的理解和运用。

 

 第18周

 第19周

12.31——1.4

1.7——1.11

 

 

 

 第一课时

总复习:20内数的认识

 数序、数数、读数写数、比较大小、组成

 教材用一个问题情境将多个知识点串联出来,便于学生全面理解概念,形成合理的数学知识结构。

 

 第二课时

总复习: 计算

 10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的进位加法

 计算的准确度和凑十法的巩固

 

 第三课时

总复习:解决问题

 利用计算解决问题、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反叙题的解决。

 1.进一步巩固理解加法、减法的含义;

2.在解决问题中提高计算能力。

3.建立学习计算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第四课时

总复习:图形 

 立体图形的拼组

 1.会正确辨别基本图形;

2.正确点数拼组的图形,包含遮挡的部分。

 

 第20周

 

 

 

 

 第一课时

区综合二测试

 讲评学生主要问题

 

 

 第二课时

 完成上册重点、难点小练习

 

 

 

 周三

期末测试 

 

 

 

 

 第21周

 

 

 

 

 周二1月22日

上午8:30返校 

班级评优评先 

 10:00放学

 

 周五1月25日

上午8:30返校 

休业式、颁发奖状

 10:00放学 

 正式放寒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