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高三语文作业21

(2020-03-25 11:25:15)
标签:

转载

分类: 语文试卷
原文地址:高三语文作业21作者:山泉在胸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仇 恨

安 勇

袁五谷和袁丰登做了一辈子的仇敌。在我看来,这两个人都有置对方于死地的决心和勇气。

比如说吧,一条路,如果袁五谷刚走过了,袁丰登就说啥也不肯再走,宁可绕远走另一条路。实在没有另一条路呢,袁丰登在这条路上走一步,就冲着想象中的袁五谷的背影吐一口唾沫,再走一步,又吐一口唾沫。吐完了就骂一句:袁五谷你真不是个人。当然了,袁五谷也是如此。

我十岁那年,袁五谷从乡政府调到了县政府。转年,袁丰登从乡中学调到了县教委。没多久,上级就开始调查袁丰登的问题,查来查去发现,袁丰登这个同志是清白的,没啥问题。袁丰登也弄明白了,是袁五谷给上级写了封信揭发他的问题,目的就是想把他再弄回农村去。不久后,上级又开始调查袁五谷,查来查去,这个同志也是清白的。不用问,是袁丰登回报了一封举报信。

某一天早晨,在县医院旁边的一座石拱桥上,袁五谷和袁丰登狭路相逢了。两个仇人一东一西,像两轮不共戴天的太阳,升到拱桥中间的弧顶处时,就同时停住了。袁五谷不说话,拿眼睛使劲瞪着袁丰登。袁丰登也不说话,拿眼睛使劲瞪着袁五谷。他们俩的影子投到桥下的河水里,一个伸着脖子,另一个也伸着脖子,看起来像两只斗架的公鸡。袁五谷不肯让路,袁丰登也不肯让路,都是钉子似的,在桥上钉着。后来,两个人,四只眼,都瞪得要冒血了,四条腿也不停地打哆嗦。这才同时把头转过去,冲后面地吐一声,下桥,找另一条路去了。隔着河他们又同时回过头来,冲着对方了一声。

袁五谷和袁丰登虽然仇深似海,但他们俩都对我非常好,他们一个是我的亲二叔,另一个是我的亲三叔。而且在我心里,他们也都是挺不错的人。我一直想搞清楚,在他们这对亲兄弟之间到底埋藏着什么仇恨?是什么事情让他们成为不共戴天的仇敌的?当然了,我更希望他们能解开心里的疙瘩,丢开仇恨。一家人和和美美地相处,不是更好吗?

我曾经不止一次地问过父亲、母亲、爷爷、奶奶,二叔和三叔是为什么成为仇人的?但每次问,他们都摇摇头说不知道,知道的就是他们俩有仇。没办法,我只好去问两位当事人,在这个问题上,二叔袁五谷和三叔袁丰登的回答是相同的,他们都告诉我六个字:袁丰登(五谷)不是人。我如果接着问为什么就不是人了呢,他们就都瞪着眼睛大发雷霆,摆出一副恨不得吞了对方的架势,至于为什么不是人的事,他们都闭口不提。

在二叔和三叔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成了我心头最大的一个疑团。后来我又问过好多人,他们都知道二叔和三叔有仇,有大仇,但没有一个人能说清楚仇恨的根源。

我二叔袁五谷在七十岁那年得了重病,临死指名要见我最后一面。我握着他的手泪流满面,想不起来该对他说点什么,最后竟然又问了他和三叔的仇恨。已经奄奄一息的二叔听到三叔两个字,立刻瞪圆了眼睛,从喉咙里挤出几个字:他不是人。这也是二叔临死说的最后一句话,算是他的遗言吧!

二叔死后,三叔大笑了三天,逢人就说那个不是人的家伙袁五谷死了,第四天早晨睁开眼睛,三叔还准备接着笑时,突然扑通一声倒在了地上。我们大家赶到时,三叔已经不行了,如果三叔也死了,那么我心头的疑团就永远也解不开了,所以一见面我就毫不犹豫地问三叔。当时,三叔的脸上还有一缕没来得及绽放的笑容,那笑容像花骨朵一样在肉皮里含着。这次三叔没有告诉我袁五谷不是人。他好像仔细想了想,然后重重地摇了摇头,告诉我四个字。四个字刚说完,一歪头就走了。

我三叔袁丰登的墓地在县城边的一座小山上,左边是棵老松树,右边是另一个墓地,是我二叔袁五谷的墓地。安葬了三叔后,我在两个叔叔的墓碑前哭了一整天,边哭边想着三叔说的最后四个字,我无论如何也没想到,三叔说的竟然是:记不清了。

这四个字是三叔在世上说的最后一句话,也算是他的遗言吧!

(有删改)

2. 文中画线段落生动再现了三叔在二叔死后的反应,运用了哪些手法?请简要分析。(6)

答:                                                                                                                    

完成P31即时训练《根叶谣》(注意书写一定要规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24)

符浩勇

二喜8岁时就跟娘去逃荒。路过黄家村时,娘病倒了,被一户人家接济。娘对她说,这方水土虽贫瘠些,但扎下根苗也会长出枝叶,留下当童养媳吧,或许能捡条活命。黄家老两口老来得子,取名祥生,刚满两岁,图日后有个照应,就答应了娘。娘在黄家躺了半个月,病未见好就撒手走了。

黄家老两口把二喜当亲生闺女待,饿寒不着她柔弱的身子。二喜也勤快,把两岁的男人当弟弟,抱在怀里,驮在背上,携在手里,贴在心上。祥生长到10岁,也懂得怜惜她。一回,娘让他去打火油,他偷偷给她买了一只蜻蜓发夹,回来说钱丢了,遭了爹一阵臭骂……二喜不敢戴那只蜻蜓发夹,她在溪边对着倒影梳妆时,祥生就掐边上的野花往她发髻上插……

山里的水土养人,果然像娘说过的那样,根苗扎在贫瘠的地里,居然抽出了枝叶,人吃树叶也长肉,喝凉水也带劲。二喜长到20岁,身上的短蓝布褂遮不住青春气息,祥生这才不再跟她挤一个被窝睡了。那时,有支穷人的部队在邻村扎营下来,祥生去报名,竟然被收编了。黄家老两口这才想起办了婚嫁的事。

离别前夜,二喜捧着祥生的脸,说:离开姐了,你出门在外可怎么过啊?祥生忽然哭了:姐,这辈子我不知道怎样报答你,我走后,你要孝敬爹娘,你要等我回来!二喜说:你说什么话啊,把心放肚子里,谁跟谁哩,你走了,姐的心也像蜻蜓一样跟着你走。二喜说话的时候摸出了那只蜻蜓发夹。

祥生刚走一年,就给家里捎信,说部队打了胜仗,还特地对二喜说,他当了连队号手,就像姐小时候带他上山打柴,摘了嫩树叶编成的哨儿,含在嘴里腮帮鼓鼓起地吹……二喜不识字,听念信的说,想着祥生顽皮的身影,眼里盈着泪光,心里却偷偷笑了。

3年后,部队有人探亲途经黄家村,带话说,祥生当警卫员了,嘱咐爹娘一定要多加保重身体。二喜忙问:什么是警卫员啊?回答说:警卫员就是为首长挡子弹的。二喜听了焦急,千叮咛万嘱咐回家探亲的一定要带话给祥生,就说:子弹不长眼睛,姐不能抽身去代替你,你,你自己一定要当心,你要死了我也不得活!

到了第5年,刚开春,部队就来了人,是个警卫员,却不是祥生。警卫员说:首长很忙,很快就要转战了,抽不开身回来。哦,原来是祥生的警卫员。二喜差不多跳起来了,心想弟弟你有出息了,终于有人为你挡子弹了。警卫员带来了黄家村人这辈子也没有见着的钱。二喜就想,只要弟弟把人留着给我就好。老两口已是风烛残年,行动不很灵便,对警卫员说:这家里多亏了媳妇二喜,像闺女一样孝顺,内外累弯了腰杆。二喜听着忙把话顶回去:爹娘,看你们说的,不能让祥生在部队分心啊……”说时,转身去伙房烧火。

警卫员掏出一封信,欲言又止,嗫嚅了一阵,才说:其实,这趟来,首长有个交代,他不能再耽搁二喜了,说要让二喜不要等着他,他当个首长不容易……再说,首长与二喜的婚姻也不受法律保护……”

老两口听着,气不打一处来,忽然大嚷:天杀呀,良心喂狗了……这让我老黄家怎么对得住人家,没有二喜,我们这把老骨头早弃荒野了……”

其实,二喜没走远,从伙房转来正听得明白,她蹿出来,盯了警卫员一眼,他低下头去。这才忽地抱着老两口,跪了下去,说:爹娘,祥生在部队有出息,我们该高兴。他说一定有他的难处,我从小把他拉扯携带长大,知道他心地好,或许他有什么过不去的坎,才那样做的,只要他好好活着,他还会回来的,我不还是你们的闺女吗?我这闺女从8岁就是你们拉扯大的呀……”

警卫员走前,对老两口深深鞠了一躬,说:你俩老一定要保重身体,让二喜找个好人家……”

二喜连连摆手,说:不,我不走,我一走,祥生就会落下骂名,世道人就会咒骂他陈世美,就会遭人戳背丢眼。只要有一口气,我就不会离开……我娘说过,地再贫瘠,只要扎下根,就会长枝叶的。

警卫员咬着唇,没听完二喜的话,他转身就跑,跑得比山风还快。但山风不知道,他哭了,更不知道祥生再也回不来了。

3.(1)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

A.二喜质朴勤劳能干,知恩图报,祥生参军之后,她奉养老人,操持家务,里里外外累弯了腰。

B.二喜虽大字不识,但深明事理,不让爹娘说劳累之类的话,“不能让祥生在部队分心啊”。

C.身为首长的祥生,有其良善的一面:一是派警卫员送来退婚信,自己不敢面对家人;二是怕耽误二喜,事先通知。

D.“警卫员就是为首长挡子弹的”这句话堪称神来之笔,语言质朴,生动洗练,富有乡土气息。

3.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

A.小说的标题“根叶谣”一语双关,既能体现绿叶对根的情意,也能暗示出本文的主旨,充满诗情画意之美。

B.小说以二喜、祥生两人不同的“情感轨迹”的发展为线索展开情节,二喜对祥生的误会使小说的情节达到了高潮。

C.“这方水土虽贫瘠些,但扎下根苗也会长出枝叶”,二喜母亲的话运用借代的修辞,表现了生活的无奈,要把二喜留下。

D.本文通过语言、动作等描写,塑造了一个经历艰辛,孝敬老人,知恩图报,向往爱情,对生活充满了希望的青年女子形象。

3.3(描写艺术)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分析文中的画横线语句,并指出这样写的好处。(6)

答:                                                                                                                              

3.4(叙事艺术)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叙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

答:                                                                                                                       

3.(5)小说结尾部分极具特色,请结合全文简要探究分析最后一段的作用。(6)

答:                                                                                                                     

 


参考答案:

2. 参考答案:运用神态、动作、语言和细节等多种描写手法,揭示出三叔的狂喜和乐极生悲。描写细腻生动,富有戏剧效果。(4)比喻,作者把三叔肉皮里含着的笑容比作还没有绽放的花骨朵,生动地刻画了其在听到“我”的问题后,情感上由喜悦转向迷惘的微妙变化。(2)

3.1)解析:选C C项,“派警卫员送来退婚信,自己不敢面对家人”分析有误。从结尾来看,祥生已经牺牲。

3.2)解析:选C C项,“借代的修辞”分析有误,应为比喻手法。

3.3)参考答案:运用了侧面描写,介绍了祥生如今已是首长了,也介绍了祥生媳妇的孝顺。

3.4)参考答案:本文是按时间顺序叙事的。这样写把祥生“变心”的过程交代得一清二楚,也从时间的痕迹表现了人物的蜕变。

3.5)参考答案:出人意料,揭示祥生已经牺牲,永远也不可能回到家乡了。合乎情理,符合祥生对二喜感恩(符合祥生成长成熟)的性格。消解误会,使故事陡生波澜,产生震撼人心的效果。故事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充分的想象空间。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