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日)芥川龙之介小说阅读:《鼻子》

标签:
转载 |
分类: 语文试卷 |
原文地址:(日)芥川龙之介小说阅读:《鼻子》作者:风如松
内供已年过半百,他心坎上始终为这鼻子的事苦恼着。
内供腻烦鼻子的原因有二:一个是因为鼻子长确实不便当。首先,连饭都不能自己吃。不然,鼻尖就杵到碗里的饭上去了。内供就吩咐一个徒弟坐在对面,吃饭的时候,让他用一寸宽两尺长的木条替自己掀着鼻子。可是像这么吃法,不论是掀鼻子的徒弟,还是被掀的内供,都颇不容易。一回,有个中童子②来替换这位徒弟,中童子打了个喷嚏,手一颤,那鼻子就扎到粥里去了。这件事当时连京都都传遍了。然而这决不是内供为鼻子而苦闷的主要原因。说实在的,内供是由于鼻子伤害了自尊心才苦恼的。
池尾的老百姓替禅智内供着想,说幸亏他没有留在尘世间,因为照他们看来凭他那个鼻子,没有一个女人肯
嫁给他。有人甚至议论道,他正是由于有那么个鼻子才出家的。内供却并不认为自己当了和尚鼻子所带来的烦恼就减少了几分。内供的自尊心是那么容易受到伤害,他是不会为娶得上娶不上妻子这样一个具体事实所左右的。于是,内供试图从积极的和消极的两方面来恢复自尊心。
内供还不断地留心察看别人的鼻子。他一边跟人讲话,一边情不自禁地捏捏那耷拉着的鼻尖,不顾自己的岁数红了脸,这都怪他那惆怅的情绪。
一年秋天,内供的徒弟进京去办事,从一个熟稔的医生那里学到了把长鼻子缩短的绝技。那位医生原是从震旦渡海来的,当时在长乐寺作佛堂里的供奉僧。
内供把鼻子从木纸托盘的窟窿里抽出来之后,徒弟就两脚用力踩起那只还热气腾腾的鼻子来了。踩着踩着,鼻子上开始冒出小米粒儿那样的东西,看那形状活像一只拔光了毛囫囵个儿烤的小鸟。徒弟一看,就停下脚来,似乎自言自语地说:“说是要用镊子拔掉这个呢。”
内供迟迟疑疑地瞥着徒弟用镊子从鼻子的毛孔里钳出脂肪来。脂肪的形状犹如鸟羽的根,一拔就是四分来长。
可是那一整天内供都担心鼻子又会长了起来。第二天清早一醒来,内供首先摸了摸自己的鼻子。鼻子依然是短的。
然而过了两三天,内供发现了意想不到的情况。过去曾失手让内供的鼻子杵到粥里去的那个中童子,在讲经堂外面和内供擦身而过的时候,起先还低着头憋着笑;后来大概是终于憋不住了,就噗哧一声笑了起来。他派活儿给杂役僧徒的时候,他们当着面还毕恭毕敬地听着,但只要他一掉过身去,就偷偷笑起来,这样已不止一两回了。
内供的脾气日益乖张起来了。不管对什么人,没说上两句话就恶狠狠地责骂。最后,连替他治鼻子的那个徒弟,也背地里说:“内供会由于犯了暴戾罪而受惩罚的。”
鼻子短了反倒叫内供后悔不迭。
一天晚上,大概是日暮之后骤然起了风,塔上风铃的嘈音传到枕边来,再加上天气一下子也冷下来了,年迈的内供睡也睡不着。他在被窝里翻腾,忽然觉得鼻子异乎寻常地痒,用手一摸,有些浮肿,那儿甚至似乎还发热呢。
内供在黎明的秋风中晃荡着长鼻子,心里喃喃自语道:“这样一来,准没有人再笑我了。”
【注释】
①
内供是内供奉的简称,也叫内供奉僧,侍奉主佛的僧侣。
②
中童子是寺院里供使唤的十二三岁的童子
③
震旦是古代印度对中国的称呼。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作为日本文坛的“鬼才”作家,芥川龙之介的这篇《鼻子》构思奇绝,以突破日常逻辑的夸张之笔深刻揭示了人性深处的某些本质。
B、内供“找没人在场的时候,从不同的角度照镜子,专心致志地揣摩”,希望鼻子能够比实际上“显得短一些”——这是他恢复自尊的消极办法。
C、《三国志·先主传》中记载刘备“顾自见其耳”——刘备的长耳朵使得长鼻子的内供产生了知音之感,心头的愁闷也减轻了一些。
D、虽然小说具有超现实的风格,有不少变形之处,但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却具有一定的写实性,尤其是心理描写,细致生动,真实可感。
5.
这篇小说设计了多个矛盾点来塑造人物或传达主旨,请至少找出三处。(5分)
6.
通读全文,概括禅智内供的心理变化过程,并简要分析影响其心理状态的原因.(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