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

(2014-03-04 11:42:51)
标签:

教育

分类: 数学教案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第六课时

教学内容:解决与平均分有关的实际问题的综合练习课(二)。

教材P25页练习五的第69小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的乘、除法知识解决问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技能。

教学难点: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图片、题卡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我们已经利用乘法、除法、减法的意义进行对比,解决了很多的实际问题,你们

都有哪些收获?把你的收获再在组里交流一下。

2、今天我们继续来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二、探索学习

1、引导学生完成P25页练习五的第6小题。

1)、出示第6小题的表格,你从表格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2)、学生看清表格,理解题意,思考解题方法。

3)、独立计算,交流汇报。通过交流让学生明白:已知两个乘数,求积时要用乘法计算。已知两个乘数的积和其中一个乘数,求另一个乘数时要用除法计算。

2、引导学生完成P25页练习五的第7小题。

里填上合适的运算符号。

12 ○ 4 3    18 ○ 6    16 ○ 44

24 ○ 6 18     25 ○ 530    6 ○ 424

20 ○ 5 4      3 ○ 3     15 ○ 35

1)、学生先独立思考完成,教师巡视。

2)、交流汇报,集体订正。

3、引导学生完成P25页练习五的第8小题。

每个热气球上有3人,6个热气球共有( )人。

18人坐6个热气球,平均每个热气球上有()人。

18人,每3人坐一个热气球,需要()个热气球。

1)、请学生认真读题后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题的意思,真正理解题意。

2)、学生根据理解,搜索解决问题所需的信息。独立解决问题。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交流、汇报解决问题的过程后评价,注意对比区别,会运用乘法和除法之

间的关系来求商,明确解决问题时选择方法的理由。

4、引导学生完成P25页练习五的第9小题。

盖住的数是几?

12÷          ÷ 3  16÷4   × 520    6 × 36   2 ×  = 10

1)、出示第9小题,你从此题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2)、学生看清算式,理解题意,思考解题方法。

3)、独立计算,交流汇报。通过交流让学生明白:在除法算式中,如果知道被除数和商(除数)时,求除数(商)要用除法计算;如果知道除数和商时,求被除数要用乘法计算。已知两个乘数的积和其中一个乘数,求另一个乘数时要用除法计算,进一步明确乘法和除法算式之间的关系。

【设计意图】:练习与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扩大用除法计算解决问题的空间,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用数学的同时,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做完题后让学生交流解题思路,让学生在交流中分享成功。

三、拓展应用

补充拓展性练习。

一条绳子长15米,把它剪成3米一段的小绳子,最多能剪多少段?需要剪多少次?

如果剪一次要用2分钟,一共要用几分钟才能剪完?

1)让学生独立思考,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

2)讨论、交流,教师指导,集体订正并评价。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后反思。

 

整理与复习   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P26页的整理和复习P27页练习五的第14小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和复习,进一步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促使学生加深对除法意义的认识。

3、巩固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4、巩固解决与平均分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让学生对自己在本阶段所学的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及情感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与反思。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准备:主题图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请小朋友回忆一下本单元我们学习了有关什么的知识?这节课我们就对这部分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2、板书课题:整理和复习

【设计意图】:明确学习目标。

二、探索学习。

1、单元知识整理。

师:在这一单元中,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新知识?

生:平均分,除法,用乘法口诀求商,解决与平均分有关的实际问题。

2、单元复习。

1)、复习平均分。

①平均分的含义。把一些物品分成若干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②平均分的方法。把一些物品按指定的份数进行平均分时,可以11个地分,也可以几个几个地分,分完为止。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分时想这个数可以分成几个这样的一份。

③解决平均分问题的关键。一是要明确分几份,二是要让每份分得同样多。

④完成教材P26页整理和复习的第1小题。

什么是平均分?用自己的方式举例说一说。

2)、复习除法。

①除法的含义。只要是平均分的过程,就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

②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在除法算式中,除号前面的数叫被除数,除号后面的数叫除数(除数不能为0),所得的结果叫商。

③除法算式的读法。通常按从前往后的顺序读,“÷”读作除以,读作等于,其他数读法不变。

④除法的运用范围。把一些物品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把一些物品按照每几个分一份,求能分成几份,用除法计算。

⑤完成教材P26页整理和复习的第1小题。

根据自己的例子,写出除法算式,并指出被除数、除数和商。

3)、复习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①计算方法。用平均分的方法求商;用乘法算式求商;用乘法口诀求商。

②具体运用。用乘法口诀求商时,想除数和几相乘得被除数,商就是几。

③乘、除法的关系。乘、除法互为逆运算,乘法算式的积是除法算式的被除数,因此在整数范围内,商不能比被除数大。

④完成教材P26页整理和复习的第2小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16的表内乘法口诀表。再任意指一句口诀,说出一个乘法算式和两个除法算式。想想哪些口诀只能说出一个乘法算式和一个除法算式。【乘数一样的那句口诀】 

4)、复习解决与平均分有关的实际问题。

①方法。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

②关键。解决问题时,应根据题意首先判断是否属于平均分,在找清总数与份数(每份数)的基础上进行计算。

③完成教材P27页练习六的第3小题。

24本练习本。如果平均分给6人,每人几本?如果每人4本。可以分给几人? Ⅰ、让学生独立思考,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

Ⅱ、讨论、交流,教师指导,集体订正并评价。

【设计意图】: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总结与反思,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动手分一分,画一画,采用讲练结合的方式,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和理解除法的意义。通过比较和分析,进一步理解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三、拓展应用。

1、完成教材P27页练习六的第1小题。

看谁算得都对。

6×2   18÷6  30÷6   4×5   12÷3   179        3÷3     24÷4     36÷6    16÷4     255     20÷57150   306    8÷2     18÷3

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2)、采用开火车的形式汇报交流,说说自己在口算时遇到的问题和总结的经验。

2、完成教材P27页练习六的第2小题。

1)、142个一份,可以分成几份?

2)、被除数是30,除数是5,商是几? (3)、25里面有几个5

 ①学生独立完成。

②汇报交流,订正,评价。

③巩固除法的意义。

3、完成教材P27页练习六的第4小题。

每个花瓶插5根孔雀羽毛,4个花瓶可以插多少根?

每个花瓶插6根孔雀羽毛,24根孔雀羽毛可以插几个花瓶?

10根孔雀羽毛,平均插在2个花瓶里,每个花瓶插多少根?

10根孔雀羽毛,插在2个花瓶里。一个花瓶里6根,另一个花瓶里插几根?

1)、请学生认真读题后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题的意思,真正理解题意。

2)、学生根据理解,搜索解决问题所需的信息。独立解决问题。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交流、汇报解决问题的过程后评价,注意对比区别,会运用乘法和除法之间的关系来求商,明确解决问题时选择方法的理由。

4、完成教材P27页下面的思考题。

( )+( )+(  )+(   )= ( )=

12=( + +      ( )=

1)、学生独立完成。

2)、汇报交流,订正,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本单元的知识。同时用游戏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兴趣。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想对老师或同学说些什么?

五、课后反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