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数学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014-03-04 10:42:38)
标签:

教育

分类: 数学教案

第二单元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第一课时 十几减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9

  2.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9   9   9   96

    9   9   9   98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9   )12    9   )13

    9   )14    9   )15

 9   )16    9   )17

二、新授

    1.出示教科书P10的图。

    引导学生看图,提问:谁能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15个气球,买了9个,还有几个?)

    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该怎样列式?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板书:159

    提问:如果没有图,要算159等于几,该怎样想?

    (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互相商量。教师可提示学生联系旧知识进行计算。)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1)9615159等于65

    (2)15可以分成96159等于6

    (3)109等于1l5等于6

    (4)155等于10,再减4等于6

 教师对学生的不同想法,应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学生多动脑筋多思考。进一步提问:这么多的想法都 

是对的,那么你觉得哪一种方法又快又好呢?(鼓励学生用想加算减的方法:想9加几得151596)同时板书得数“6”。

    2.小朋友玩套圈游戏,投了14个圈,有9个没套中,套中了几个?

 提问:

 (1)要求套中了几个,该怎样列式?(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49)

   (2)得多少?怎样想的?教师板书得数“5”。

    3.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内容?(十几减9)教师板书课题。

 该怎样计算这些题目呢?教师指题,引导学生总结出想加算减的方法,同时也鼓励学生可选择自己喜爱的方法进行计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在桌子上用小棒摆一摆,边操作边小声地说想的过程。然后指名说,再在方框里填上数。

    2.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3.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3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任指几题,让学生说一说最喜欢用什么方法计算。

四、课堂练习

 l.完成教科书P11练习二第12题。

 2.布置作业。

 

课后记:

 

 

第二课时  十几减9的练习课

教学目标

 通过十几减9的练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20以内退位减9的口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填数计算,并讲一讲上下两行有什么联系? 

 (1)9+(    )15    (2)9+(    )18 

   15-9         18-9   ) 

 (3)9+(    )14    (4)9+(    )17 

 14-9         17-9   )

二、课堂练习

 1.完成P11页练习一的第4题。

 1)出示画面,让学生理解题意。

 2)让学生独立口算出每一个算式的答案,并将他们对号入座。

    3)教师任意选择一题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完成P11页练习一的第3题。

    教师将l0141317……写在黑板上,然后教师一手拿着9的卡片在黑板上移动(不必按顺序),卡片对着十几就算十几减9

    教师还可以随意在黑板上指题,全班每一个学生举数字卡片表示得数,这样能激发学生做题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学习的效果。

    3.完成P12页练习一的第6题。

 (1)出示题目让学生理解题意,口头叙述画面内容。

   (2)提问:这道题告诉我们什么条件,要我们求什么?

   (3)请学生列式,并复述口算过程。

    4.完成P12页练习一的第8题。

 (1)让学生独立理解题意,叙述画面内容。

 (2)让学生通过画面内容想一想:这道题可以提什么问题?

 (3)学生任意选择独立完成。

三、课堂练习

    1.完成P11页练习一的第5题。

    2.完成P12页练习一的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布置作业。

 

第三课时  十几减8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8

 2、使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计算退位减法的思考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8+3=      9+5=     7+6=    8+5=

 7+4=      9+2=     9+8=    8+7=

 2.看卡片,说出   )里应填多少。    

 9   )16    8   )13

 9   )15    8   )17    

 31293,说一说想的过程。

二、新授

    1.出示例2    

    (1)观察画面,理解图意,复述画面内容。

    (2)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分组讨论,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列出算式。

      1284

    谈一谈你是怎样想的:

    (4)小结:刚才大家动脑筋想出了四种不同的思考方法,这几种方法都很好。其中第一种方法比较快,它采用的是“想加算减”的思考方法。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也可以采用这种思考方法。

    2.补充练习:摆一摆,算一算。

    让学生在书桌上摆出8个红圆片,再摆出5个黄圆片,然后再摆上大圆圈。

  提问:

 (1)这种摆法表示什么意思?(8个红圆片,5个黄圆片,一共有13个圆片。)

   (2)再用虚线套住7个红圆片,这种摆法又表示什么意思?该怎样列式?(1385135=8)计算时你是怎样想的?(让学生说一说思考过程。)

三、巩固练习

    1.完成P13页的“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口算,全班集体订正,个别题目让学生说说思考过程。

    2.完成P15页“做一做”的第二题。计算并说出上下两行之间的关系 

    3布置作业。

 课后记:

  

 

第四课时  十几减76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76

 2、使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计算退位减法的思考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11-8      14-9     13-8    15-9

 11-9      17-9     12-8    16-8

 2.看卡片,说出   )里应填多少。    

 6   )12    8   )13

 5   )11    7   )14

 9   )16    6   )13

 31284,说一说想的过程。

二、新授

    1.出示例3    

    (1)观察画面,理解图意,用自己的语言叙述画面内容。

    (2)出示鱼缸画面,请学生数一数,鱼缸里有多少条金鱼?(13)(移动画面,黑金鱼隐藏到水草后)再让学生猜一猜隐藏到水草后的红金鱼有几条?(学生分组讨论,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列出算式。1376

    谈一谈你是怎样想的:

    (4)小结:刚才大家动脑筋想出了四种不同的思考方法,这几种方法都很好。

    (5)改变题意:一共有13条金鱼,6条黑金鱼,红金鱼有多少条?

    (6)学生独立列式,并说一说思考的过程。

     l367

三、巩固练习

    1.完成P14页的“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口算,全班集体订正,个别题目让学生说说思考过程。

 2.做一做第2题。

    3、完成P14页“做一做”的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提问上下两个□间的关系。

 4.布置作业。

课后记:

 

第五课时  十几减876练习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练掌握十几减876的计算方法,正确地迅速地计算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

   2.训练学生找出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教科书Pl54

二.课堂练习

    1.完成P16页的第7题。

    首先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在练习本上写减法算式,教师在巡视过程要加以提示,发现问题及时指导,提醒学生不要漏写。

 2.完成P16页的第8题。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订正,对个别减法题目要求学生说出思考过程。 

 3.完成P16页的第9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三、数学游戏

    教科书P16页的第6题。教师准备好两套不同颜色的卡片,一套写上148125124169158ll3149148136138等算式卡片;一套写上5678等数字卡片。开始“找朋友”游戏。

 游戏开始时,教师先指定一名手拿数字卡片的学生到讲台上来,比如:5。这名学生手举卡片问全班学生:“55,你的朋友在哪里?”下面拿“149”、“138”卡片的学生接着说:“5的朋友在这里。”边说,边跑上讲台,站在拿5卡片的学生的两旁,再齐问台下的学生:“我们算得对吗?”全班学生齐答:“对、对、对。”紧接着热烈鼓掌。 

其余各题也按上法进行。

四、布置作业

 

课后记:

 

 

第六课时  十几减5432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5432

 2、使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计算退位减法的思考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11-8      14-6     13-8    15-6

 11-7      17-9     12-7    16-8

 2.看卡片,说出   )里应填多少。     

 3   )12    5   )13 

 2   )11    5   )14 

 4   )12    4   )13 

 31266,说一说想的过程。

二、新授

    1.出示例4    

    (1)独立计算,指名板演。

    (2)谈一谈你是怎样算的:

    (3)小结。

三、巩固练习

    1.完成P17页的“做一做”7

     让学生口算,全班集体订正,个别题目让学生说说思考过程。

 2.做一做思考题。

    3、完成练习四的第2题。

    4.布置作业。

 

课后记:

 

第七课时  十几减几练习课(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练掌握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正确地迅速地计算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

   2.训练学生找出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教科书Pl83

二.课堂练习

    1.完成P18页的第4题。

    首先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在练习本上写减法算式。

 2.完成P18页的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订正,对个别减法题目要求学生说出思考过程。 

 3.完成P19页的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三、布置作业

 

课后记:

 

 

第八课时  十几减几练习课(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练掌握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正确地迅速地计算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

   2.训练学生找出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二.课堂练习

  1.完成P19页的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完成P19页的第8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订正,对个别减法题目要求学生说出思考过程。 

 3.完成P19页的第9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三、布置作业

课后记:

 

 

第九课时  解决问题(一)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看图理解图意,编简单的加减法应用题。

   2.初步学会分析解答简单求总数的加法应用题和求剩余的减法应用题。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认真分析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12   7+9      178

      l6   15   11+2

 2.★★★★★★★★ 

      ●●●●● 

     ★和   一共有多少个? 

    3   △△△△△△△△   △△△ 

 还剩多少个△?

二、新授

    1.出示教科书P20页的图。(让学生观察画面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讲—讲画面的内容。让学生自由结合,互述画面内容。)

    2.板书:有16人来踢球,现在来了9人,我们队踢进了4个。

教师:同学们看到这些话,想一想问题是什么?

 16人来踢球,现在来了9人,还有几人没来?

 教师:这道题的己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

 大家想一想该怎样列式?

    什么这样列式?

    教师提醒学生凡是应用题,得数后面都应该写上它的单位名称,并加上括号。

 有一个信息“我们队踢进了4个。”这个条件有用吗?

 介绍多余条件。

 怎样检验答案是否正确。

    小结:今天我们学的是图文应用题,今后我们在做应用题的时候看清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比如:第(1)题是知道男生和女生各多少人,求总数用加法。(2)(3)两题是知道两个数的总数和其一个部分数,求另一个数是多少用减法。(可让学生自行讨论教师再进行总结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P20的“做一做”。

 提问:这里有几个条件?有没有多余条件?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布置作业

 

课后记:

 

 

第十课时  解决问题(二)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比较两数多少的方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初步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下面各题。

16-7        13-9         17-8

12-5        6+13         12+4

2.比多少。

 

                                    

教师:用一个对一个的方法想。

二、新授

    教学例6

1.出示例题。指名读题。知道小雪、小华各套中多少个?

2.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可以怎么解决?

    3.让学生自己摆学具,比多少。

出示:小雪套中8个,小华套中12个。

请大家用摆小棒的方法,第一行摆小雪的个数,第二行摆小华的个数。学生动手摆小棒,并向学生说明小雪和小华的个数要一个对一个地摆,这样便于观察。

哪一行摆得多?并指出小华比小雪多的个数,说出小华比小雪多了几个。

教师边提问边检查学生摆得是否正确,再指定一、二个学生摆给大家看一看。然后,教师根据学生摆的情况,启发学生思考,小华比小雪多得的个数,就是小华比小雪多摆了几个。

4.教师:刚才我们用摆小棒的方法,知道小华比小雪多摆了4根小棒,就表示小华比小雪多套了4个。那么大家想一想,这一道应用题告诉我们的条件是什么,要我们求的问题又是什么?

教师:要求小华比小雪多套几个,应该怎样想呢?(就是要求小华比小雪多的部分)

教师:用什么方法计算?

5.请学生列式:12-7=4(朵)

             口答:小华比小雪多套中4个。

三、巩固练习

1.完成P21页的“做一做”。

2.方民家收了8棵大白菜,15棵圆白菜。圆白菜比大白菜多多少棵?

板书设计: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

 

12-7=5(个)

课后记:

 

 

第十一课时  解决问题练习课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简单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学会解答简单的减法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完成教科书P222

二、完成教科书P224

 让学生观察画面,口头编题,列式计算,全班订正。

三、完成教科书P221

 让学生根据画面意思,进行编题。(小红和小丽每人要写15个大字,小红已经写了7个,还要写几个?小丽还要写6个字,她已经写了几个字?)引导学生找出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再列式解答,全班核对。

四、完成教科书P213

 全班同时开始,在指定的时间内检查学生的计算质量,对做得又快又好的同学给予表扬。

五、完成教科书P236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教师任意指一两题,请学生说出思考过程。

六、完成教科书P238

七、课堂练习

    1.完成教科书P2357题。

 2.布置作业。

 

第十二课时  整理和复习(一)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归纳整理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

2、通过一图四式的练习,使学生熟练地掌握20以内退位减法,进一步提高每个学生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的熟练程度。

教学过程

一、复习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我们已经学完了,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20以内退位减法。

教师在黑板上出示20以内退位减法表,并提问:

 1、想一想20以内退位减法一共有几道题?

 2、找一找减法表中有什么规律?怎样才能很快地记住这36道题?

二、探索规律

    学生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1、竖着看,在排列上有什么规律?

 1)、每一竖行的减数都不变.

 2)、每一竖行的被减数从上到下依次递增1,这样它们的差也依次递增1。引导学生得出:

 减数不变,被减数越大。差也越大。

 2、横着看,在排列上有什么规律?

 1)每一横行的被减数都不变。

 2)每一横行的减数从左往右依次少1,这样它们的差也依次递增1

三、掌握算法

 想一想:20以内的退位减法题,你是怎样算的?

四、归纳整理

   动脑筋想一想你还能发现什么有规律的排列?还能把这些卡片重新有规律的排列一下吗?

五、口算练习

 1、教师任指表中一题,学生以最快速度口算出答案。

 2、教师随意指出表中一题,让学生找出与这道题得数相同的所有试题。

 3、针对学生容易出错的题目重点练习。

 4、做练习六第3

   全班同时开始做题,教师计算时间,看谁又对又快。

 5、完成练习六第1

 6、完成练习六第2

六、布置作业

课后记:

 

第十三课时  整理和复习(二)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20以内加减法计算方法。

    2、通过复习结合加减法的含义,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正确的进行解题。

教学过程

一、口算检测

二、复习应用题

    1.出示教科书P25的第四题。

   1)让学生口头编题,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2)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3)列式计算。

   2.独立练习教科书P25的第5题。

   3.出示教科书P26的第8题。

   引导学生学会看懂统计表,并口头编题,列式计算,同时把表格填补完整。

 4.独立练习教科书P26的第7题。(提醒学生注意运算的顺序)

三、课堂练习

 教科书P266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