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解析(二)

分类: 高考 |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蚯蚓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来自于生活垃圾中的______(填“有机物”或“无机物”),生活垃圾中的细菌和真菌属于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作用是______。
(2)根据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作用,若要采用生物方法处理生活垃圾,在确定处理生活垃圾的方案时,通常需要考虑的因素可概括为3个方面,即______。
(3)有机肥在土壤中经分解、转化可产生NO3-,通常植物根系对NO3-的吸收是通过______运输完成的。
【知识点】
本题结合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考查农业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选修一 |
|
|
生态系统的结构 |
|
【解题技巧】
分析题图:图示表示某农业生态系统,其中农作物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人是消费者,会产生生活垃圾;蚯蚓是该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蚓粪、残渣作为肥料还田可以促进物质循环再利用;蚯蚓的雌体可以制成动物蛋白;图中多途径可提高该系统中能量的利用率。
【答案解析】
(1)由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可知蚯蚓作为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能将生活垃圾中的有机物分解,从中获取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蚯蚓以及生活垃圾中的细菌和真菌都属于分解者,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将动植物遗体及动物排遗物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
(2)采用生物方法处理生活垃圾,在确定处理生活垃圾的方案时,通常需要考虑的因素有生活垃圾的成分,分解者对生活垃圾的分解效率以及分解者需要的培养条件等,这些在利用分解者处理生活垃圾时都是应该需要考虑的因素。
(3)植物根系吸收NO3-等无机盐都是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来完成的。
【答案】
(1)有机物
(2)分解者的分解效率,生活垃圾的成分,分解者的培养条件
(3)主动
【教学反思】
本题意在考查考生分析题图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能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理论联系实际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
(1)分离培养酵母菌通常使用______(填“牛肉膏蛋白胨”“MS”或“麦芽汁琼脂”)培养基,该培养基应采用______灭菌法灭菌。若将酵母菌划线接种在平板上,培养一段时间后可观察菌落,菌落的含义是______。
(2)酵母菌液体培养时,若通入氧气,可促进______(填“菌体快速增殖”“乙醇产生”或“乳酸产生”);若进行厌氧培养,可促进______(填“菌体快速增殖”“乙醇产生”或“乳酸产生”)。
(3)制作面包时,为使面包松软通常要在面粉中添加一定量的酵母菌,酵母菌引起面包松软的原因是______。
【知识点】
本题考查了微生物的分离与培养以及果酒制作的有关知识。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选修一 |
|
|
|
微生物的分离培养、果酒制作 |
【解题技巧】
学生要掌握微生物分离和纯化的方法,掌握果酒制作的原理,识记菌落的概念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准确答题。
【答案解析】
(1)酵母菌喜欢糖,因此分离培养酵母菌通常使用麦芽汁琼脂培养基,培养基一般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灭菌。菌落是由一个细菌或真菌在适宜的培养基上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
(2)酵母菌属于兼性厌氧型生物,在有氧条件下能够进行有氧呼吸并大量繁殖,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
(3)制作面包时,为使面包松软通常要在面粉中添加一定量的酵母菌,这是由于酵母菌可以分解面粉中的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气体,遇热膨胀而形成小孔,使得馒头或面包暄软多孔。
【答案】
(1)麦芽汁琼脂
(2)菌体快速增殖
(3)酵母菌可以分解面粉中的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气体,遇热膨胀而形成小孔,使得馒头或面包暄软多孔。
【教学反思】
1、菌落是指一个细菌或真菌在适宜的培养基上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细菌或真菌集团)。
2、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果酒制作的原理:
(1)在有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C6H12O6+6H2O+6O2
(2)在无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C6H12O6
38、2018年《细胞》期刊报道,中国科学家率先成功地应用体细胞对非人灵长类动物进行克隆,获得两只克隆猴--“中中”和“华华”。回答下列问题:
(1)“中中”和“华华”的获得涉及核移植过程,核移植是指______。通过核移植方法获得的克隆猴,与核供体相比,克隆猴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______(填“减半”“加倍”或“不变”)。
(2)哺乳动物的核移植可以分为胚胎细胞核移植和体细胞核移植,胚胎细胞核移植获得克隆动物的难度______(填“大于”或“小于”)体细胞核移植,其原因是______。
(3)在哺乳动物核移植的过程中,若分别以雌性个体和雄性个体的体细胞作为核供体,通常,所得到的两个克隆动物体细胞的常染色体数目______(填“相同”或“不同”)。
【知识点】
本题考查克隆技术。克隆技术是一种常见的无性生殖的方式,克隆过程涉及到核移植,是现代生物技术应用较为广泛的,应重点掌握。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选修一 |
|
|
|
|
【解题技巧】
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核移植的具体过程和克隆中遗传物质主要来自细胞核,并能结合所学的知识作出准确判断。
【答案解析】
(1)核移植是指将供体细胞核移入除去核的卵母细胞中,使其重组并发育成一个新的胚胎,这个新的胚胎最终发育为动物个体。通过核移植方法获得的克隆猴的细胞核由供体提供,所以与核供体相比,克隆猴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不变。
(2)哺乳动物的核移植可以分为胚胎细胞核移植和体细胞核移植,胚胎细胞核移植获得克隆动物的难度小于体细胞核移植,因为胚胎细胞的分化程度相对较低,恢复其全能性更加容易一些。
(3)哺乳动物核移植的过程中,分别以同种生物的雌性个体和雄性个体的体细胞作为核供体,所得的两个克隆动物体细胞核中除了性染色体组成不同外,常染色体的组成是相同的。
【答案】
(1)将供体细胞核移入除去核的卵母细胞中,使其重组并发育成一个新的胚胎,这个新的胚胎最终发育为动物个体
(2)小于
(3)相同
【教学反思】
克隆是用体细作为供体细胞进行的细胞核移植,它利用了胚胎细胞进行核移植的传统方式,没有经过雌雄交配,不需要精子和卵子的结合,只需要从动物身上提取一个细胞,用人工的方法将其培养成胚胎,再将胚胎移植到雌性动物子宫内,就可以孕育出新的个体,中中”和“华华”的获得就是利用了克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