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士全书白话解(济急如济涸辙之鱼,救危如救密罗之雀)

标签:
佛学文化 |
分类: 孝亲尊师-感天动地 |
http://s12/mw690/003czsyyzy6QQ3i1HVV6b&690
安士全书白话解
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节录卷上
济急如济涸辙之鱼,救危如救密罗之雀
(发明)危急二字,所该甚广,与前救人之难二句同意。但前系帝君自言,此则帝君劝世也。“如”字有两义,一则直指所救济之事,一则极形欲救济之心。
救济危急,象救干在岸上的鱼,象救关在箩里的鸟
(发明)危急这两个字,所包含的意思很广,与前面“救人之难”二句意义相同。但前面是帝君自述经历,这里是帝君劝告世人。“如”字有两个意思,一是直接指所救济的事,二是尽心尽力救济的心。
下附征事(四则)
免难济厄《法苑珠林》
晋太原中,京兆有张崇者,素奉佛法。苻坚既败,长安百姓有千余家,将南走归晋,为镇戍所获,欲尽杀男子,而虏其女人。时崇亦已被缚,械其手足,埋下体于土中,明日将驰马射之,以为娱乐。崇自分必死,惟至心念观世音菩萨,夜半械忽自破,身从土中涌出。遂乘夜逃遁,然脚已痛甚,乃复称大士名,至心礼拜,以一石置前,发誓愿言:“吾欲过江东,诉此怨于晋帝,尽救今日被虏妇人,若得如愿,此石当分为二!”祝已,投石于地,石果裂开。崇至京师白其事,帝悉加抚循,已略买者,皆赎归焉。
身陷危难,心想他人
晋太原中,京城有位叫做张崇的,平素信奉佛法。苻坚①已败,长安百姓千多家,将南逃归晋,被一守军俘获,想要杀尽男子,掳走女人。这时,崇已被捆绑,手脚动弹不得,下身都埋入土中,等到第二天,就要被骑马射杀,作为那些军士的娱乐。崇想到就要死了,只有念观音菩萨恐怕还能救,就虔诚的念观音圣号。半夜的时候,身上所绑忽然自解,身体从土中涌出。崇想马上逃跑,但他的脚非常疼痛,就又念观音圣号,诚心礼拜,拿起一块石头,祈祷说:“我想要到江东去,把这个冤情报告晋帝,全部救出今天被掳的女人,如果我的愿望能够实现,那么这块石头就要一分为二!”祈祷完毕,就把石头丢到地上,石头果然裂开。崇到京城,向晋帝报告了事情。晋帝把他们救出来,并加以安抚,已经卖出的,都赎回了。
注:①苻坚(338-385)字永固,氐族,略阳临渭(今甘肃秦安东南)人。十六国时期前秦皇帝,357-385年在位。他信任王猛,注重农业,禁抑豪强,明法峻刑,加强中央集权,先后消灭前燕、前凉、代国,统一了北中国大部分地区。建元十九年(383年)以八十万大军攻晋,在淝水地方为晋将谢安、谢玄等所败,国势大衰,各族首领乘机反秦自立。建元21年,被羌族首领姚苌所杀。
(按)未能自度,而先欲度人者,菩萨发心。崇既心乎大士之心,宜其祷之而辄应也!
(按)自己还没有得度,就想先度别人,这是菩萨发心。崇既然心已与观音大士相应,他祈祷得到感应也就理所当然了。
遥救堂崩《唐高僧传》
周京师大追远寺,沙门僧实,俗姓程,咸阳人也,素有道德。一日正午,忽登楼鸣钟甚急,命众僧各备香火。香至,众问故,实曰:“此刻江南某寺,有讲堂欲崩,将压死千人,可各齐心念观世音菩萨,以救之。”由是经声佛号,响彻禅林。后数日,江南报至,云是日午刻,扬州讲堂内说法,听者盈千,忽闻西北异种香烟及梵音经呗,从讲堂北门而入,直出南门,众皆骇异,寻声走出,听其所之,人方走尽,堂已崩摧,无一伤者。梁主闻之,三度诏请,不至,以保定3年7月18日示寂,哀动朝野。
周京城大追远寺有位高僧名僧实,俗家姓程,咸阳人,平时精进修行,有道有德。有一天正午,他忽然登楼撞钟,钟声非常急促,叫大家赶快准备香火。拿来香火,大家惊问是什么缘故,僧实说:“这个时候,江南一个寺庙的讲堂就要倒塌了,会压死正在听讲的千多人,现在大家应该齐心协力念观世音菩萨圣号,祈祷救济。”因此,经声佛号,响彻天空。几天后,江南有人来报道说:那天中午,扬州一个讲堂说法,听众有一千多人,忽然发现西北传来奇异的香味和经声佛号,从讲堂北门而入,直出南门,大家都感到惊异,跟着音声走出去,寻找音声的去向。讲堂里的人刚一走尽,房屋就突然倒塌,没有一个受伤。皇上听到了这件事,三次下诏恭请,他都不去。在保定3年7月18日圆寂,哀声震动上下。
(按)一念之诚,,能使香烟梵呗,瞬息达于千里之远,可以悟一切惟心之说矣!安在修福荐亡者,不可瞬息通于冥府;念佛往生者,不可瞬息通于西方乎!
(按)一念的诚心,就能使香烟佛号在一瞬间到达千里之外,从这里就可以悟出一切惟心的道理了!由此推之,为死者修福积德,怎么不能在一瞬间与阴间相通呢!念佛求生西方,怎么不能在一瞬间到达西方呢!
补充:意念力与心物辩证法
意念力即是将思想集中到一点的定力,也就是佛教所说的禅定力。意念力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实践之中,我们要办成一件事,都因定力而成,如果不能集中思想,就绝对做不好工作,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当我们观看亚特兰大奥运会时,看到了运动员争夺冠军的认真精神,这就是定力一时的表现。乒乓球冠军邓亚萍说:“我和外国选手打球时,就只有一个念头,打败对方!”因此,我们在生活中,虽然没有提到禅定这个概念,但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受其益。现在有些气功师表现意念搬物等功夫,也是定力的表现。从佛法来看,都只不过是雕虫小技罢了。
佛经说:“应观法界性,一切惟心造。”也就是说森罗万象的大千世界,都是意念力的结果,都是心识造成的。因意念不同而造成不同生命层次的世界,秽念生秽土,净念生净土。阿弥陀佛在未成佛前,他发愿要造成西方净土,故西方净土也因意念力而成。据一科技杂志报道,人类用天文望远镜,发现了一颗纯金的星球。这不正是《阿弥陀经》所说“黄金铺地”吗?因意念力大小强弱不同,生命层次也不同,故佛教有三界二十八天的说法。不同层次的生命,具有不同的时空境界。到最高层次的非想非非想天,早已无色身(物质身)的束缚,其禅定力也几乎达到随心所欲的程度。至于佛菩萨则已离开三界,化身千百亿随缘普度三界一切众生。这就是佛菩萨感应的道理。不要以为看不见,就否定这些事实的存在。科学家爱因斯坦的时空效应公式告诉我们,当物质超过光速之后,就进入隐形世界。因此,人类肉眼看不见的事物很多,因为看不见,就否定其存在,是不明智的。
意念力造成了不同层次的生命境界,人类处于低层次的欲界天。这是因为人类在潜意识中执着一个“我”,分别万物,就把个体从宇宙整体中分离出来,有了眼耳鼻舌身,出现色声香味触法,形成了身心。实际上这身体是假的,由物质组成,把这个身体进行分解,哪里还有一个真实的“我”存在?如果这个身体是“我”,那么科学可以合成物质,为什么不能合成生命?因为生命由心识所现,即使是最低级的生命,不管他的结构多么简单,也是如此。当心识寄托于父精母血中时,生命也就诞生了。虽然这个身体是假的,但世人误认为真,为满足色身利益,追逐色声香味触法,由身口意造十恶等罪,所以死后就堕落到畜生、饿鬼、地狱中去。“我”造作的罪业,都是意识中错误的念头所成,如果能够修心养性,积德行善,就会消除那些错误的念头,上升为天人,最后成为圣人。所谓圣人就是连善的念头都消除了,走向了无相的境界,菩萨无始无终的普度一切众生的大愿力正由此而成。祖师说不思善,不思恶,那正是我们本来面目。
懂得了意念可以造成不同层次的生命境界,那么因果轮回的道理也就很明白了。由心识组合四大而形成的身体叫做正报,正报所依赖的外界事物叫做依报,依报随着正报转。要得到依正庄严的果报,就必须无限的扩大自己的心境,发心普度一切众生,不再出现人我之间的对立。菩萨畏因,众生畏果,斩断恶因,就走上了觉悟解脱之路。只要努力精进,,发大菩提心,就一定会迅速的消除一切恶业,走向生命的圆满。
免官救吏《宋史》
宋绍兴中,庐陵周必大,监临安和剂局,失火延烧民房,典守吏当论死,周问吏:“假令火是官失,应得何罪?”曰:“不过革职耳。”必大遂自诬服,罢官,吏得免死。必大归,谒妇翁,翁以其失官也,愠之。时值大雪,童子扫于庭,忽忆昨夜曾梦扫雪迎宰相,因留而善遇之。后必大中博学宏辞科,历官至宰相,封益国公。
为救他人,引火烧身
宋绍兴中,庐陵周必大,为临安和剂局监官,有一天,突然失火,并延烧了附近的民房,按法规,负责管理的人应当定死罪。周问管理的人:“假使是官家失火,应当定什么罪?”他回答说:“只不过撤销职务罢了。”周就假报官家失火,被撤销了职务,那个人就免了死罪。周回家后,与妻子父亲相会,父亲因为他失了官,非常生气。当时,正遇上大雪,家童在院子里扫雪,忽然想起昨夜梦见扫雪迎宰相,因此就很好的对待他。以后周考中博学宏辞科,作官作到宰相,封为益国公。
(按)自己之罪,世俗犹将嫁卖于人,况以他人之罪!而反肯引诸己,且以之失官乎!宰相之度,诚未可测也!
(按)自己犯了罪,世上的人还想嫁祸于人,何况别人的罪呢!周公反而引火烧身,并且以撤职为代价,他这位宰相的度量,真是深不可测啊!
赎罪得子《懿行录》
明广平张绣,家贫无子,置一空坛,积钱十年,而坛始满。有邻人生三子,犯徙,拟卖其妻。绣惧妻去而三子失所也,遂倾所积钱,赎之。犹不足,夫人复以一簪凑其数。是夕梦神抱一佳儿送之,遂生子国彦,官刑部尚书。孙我续我绳,俱官藩臬。
为救他人,倾囊所有
明朝广平张绣,家贫无子,家里放了一个空坛,把节余下来的钱,存入坛子,十年省吃俭用,坛子才满起来。他的邻居生了三个儿子,家主犯罪要被流放,打算卖掉妻子。绣担心女人一走,三个孩子就会失去依靠,无家可归,于是把自己辛辛苦苦积存下来的钱全部拿出来,去赎回那个女人。但还不足,他的夫人就取下一根簪子凑齐数目。这天晚上,他们梦见一位神抱着一个长得很好的孩子送给他们,就生下了儿子,取名叫国彦。这个儿子后来当了大官,一直升到刑部尚书。孙子我续、我绳,都官至藩臬。
(按)爱人之子,遂自得贵子;然则害人之子者,可知矣!
(按)爱护别人的孩子,自己就得贵子;如果损害别人的孩子,那他的后果就可想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