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14岁叛逆少年进行案例分析
(2014-03-25 10:47:22)青少年叛逆案例解析:
我的儿子今年14岁,之前他是一个很听话的孩子,学习成绩也一直不错,也一直是我们的骄傲。可现在变得越来越不听话了,根本就不听家长的劝,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最近又迷上网络游戏,学习成绩一路下滑。我们强力制止他,把他关在家里,把网络断了了,可是没想到,他竟然离家出走几天。给他打电话他不接,给他发信息,他回答说:如果能够答应今后不要干涉他,他才愿意回家。为了能够让他回家,我们答应了他的要求。可他回来第一件事就是上网玩游戏。面对这样的孩子我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在我国,青少年叛逆离家出走日益增多,甚至成为普遍现象,青少年叛逆行为的消息也常见于报端。据统计,仅1996年1月一天,在深圳火车站就拦截了800名15岁的学生。中间多数是网瘾、厌学、离家出走的。
这一数字令人触目惊心。
青春期孩子叛逆呈现出一些共同特点:
1、年龄特征:14岁青少年叛逆行为的高峰年龄。
2、性别特征:反叛性格的学生当中,男生多于女生。
3、教育特征: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比学习成绩好的孩子更加反叛。
4、诱因特征:主要表现在家庭和孩子,学校和学生之间的激烈抗争。 5、行为特征:反叛的青少年大多不计较后果,做出某些思想极端的事情,整天在网吧,甚至可能偷、抢、赌博、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等等。
(反叛原因分析)
[错误的对策]
当孩子出现叛逆行为出现时,家长应对错误只能让问题越来越严重。这些错误的教育方法包括:一、高压政策当孩子反抗大人的时候你们觉得是对自己权威的挑战,总认为自己是对的,就以真理自居,不让步,用一言既出非得执行命令式的态度压住孩子,即便是鸡毛蒜皮的小事都可能是事情的导火索。这样的做法可能产生两种后果:一是孩子暂时是服从了自己。但是,一旦孩子在精神上压抑了更多的反抗情绪,就会一下子爆发出来,直到家长屈服为止。二是孩子以自己委屈演绎,这让孩子失去正确的判断力,形成一种奴性的人格,久而久之丧失了自信心、上进心而变得自暴自弃。
二、顺从。现在一些家长,接受了很多所谓开放式的教育方法,觉得打骂责罚都是不文明的做法,要尽可能的尊重孩子,孩子实在反抗了,也就只有迁就了,没有原则按照同意孩子的意思去做。但他们忘记了,在现在文明的社会,也需要军队和警察,而军队和警察恰恰是以使用暴力工具为特征的。鼓励教育、尊重教育、欣赏教育都必须要有一定的度。我们从小就要教育孩子,这个世界有很多事情是不能做的,一个人必须在特定的环境里遵守纪律和约束。对于溺爱孩子的家长可能认为,孩子的要求如果不高的话,能够满足还是尽量满足,好息事宁人。可没有想到孩子的欲望无限胀大,就会出现孩子因为家长无法答应的要求而离家出走。
三、说教。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不断地跟孩子唠叨。事实上,当孩子过多地接受重复的信息,他的大脑就会对这些信息产生屏蔽,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孩子不仅听烦了、听腻了,而变得麻木,让孩子非常反感。有的父母在孩子犯了错误时还喜欢揭孩子的老底,把孩子过去的“劣迹”统统翻出来,一一地数落给孩子听。即使家长说的是对的,孩子也不愿意听。因为孩子担心,一旦听了家长的话,让家长觉得有理,更会唠叨个没完。孩子不听大人的话,就是为了避免唠叨个没完。说教缺乏同理性,没有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
[对策]
青春期少年的逆反行为,表面上是突如其来的,有时连老师和父母都意想不到的,但实际上都是有潜在的原因,他们总有一些反常的言语和行为。孩子出现逆反的行为离家出走是长期以来各种矛盾累计的结果。学校和家庭对孩子出走做早期预防。应该全面深思对孩子的教育,要想改变也不是那么一两天的事,而要根本改变我们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英高特叛逆孩子特训学校王教授提出:
首先,给孩子平等的地位,人格上尊重孩子。当父母与孩子交流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细致耐心倾听。无论孩子讲什么,家长一定要耐心倾听,了解孩子,才能对症下药。(2)不随意指责或草率下结论。家长应克制自己的情绪冲动。(3)作出积极反应。任何时候,任何情况,都要从积极的一面思考。当孩子充分表达意见后,家长应作出积极的反应:“你这个想法不错,要是再好点就更完善。”要使他们对自己所做的事情有成就感和能够参与家庭的事情感到荣誉。
前一篇:3月17日作业布置及反馈
后一篇:青园小学二(6)班班级费用明细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