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学期,我们学校语文科组让我们观看了批注式阅读的录像课。受到录像课的启发,我开始进行这种阅读尝试。一段时间过去了,我发现不但被学生所接受,而且深受学生喜爱,同学们的阅读水平得到了提高。
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阅读耗费了大量时间,也阅读了相当数量的文章,但最终收效甚微。其中班里中下游学生表现尤为突出。这部分学生在阅读时面临的问题常常是:“我应该读什么?”“我该怎样阅读?”,“读什么”与“怎样读”的问题,困惑了这些学生,不但使他们的阅读水平停滞,更使对语文学习失去了兴趣。这种情况下,我首先给学生找例文,拿出一篇批注教给他们批注的方法,然后拿出同班同学批注的范文一一展示,受到这些启示后,同学们开始了漫漫批注路。
以前的阅读课文,我都要让学生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的理解,解答,最后达成共识,这样既费时又费力,学生收效甚微,自己也不满意。自从尝试了阅读批注法,我便让学生把这种批注式阅读应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学每一篇阅读课文,我都提前一天让学生进行批注式预习,第二天让学生在课堂上就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进行讨论交流,课堂上形成了畅所欲言的氛围,改变了只有一人或几人发言的沉闷课堂。同学们发言的质量也得到了提高,不仅从课文内容,人物形象上去分析,而且从表达方式和写作意图上去讨论,最后达成共识,这样一节课下来,同学们沉浸课文之中,丝毫没有感到下课铃声已经响起。批注式阅读,学生得到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加、能力的提高,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在批注式阅读中找到了读书的乐趣,形成了独立的思想,拥有了自主的精神。他们从各种批注方法中感受到多角度思考,全方位思考的益处,明白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和独具匠心。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批注法初见成效,学生已基本形成了只要读书,必然会手中握笔的边读边思的阅读习惯。并在这个批注过程中发展了阅读兴趣,提升了阅读能力,形成了独立的阅读个性,品尝到了阅读的甜头。
“批注式阅读”其实是很简单的,重要的是你有没有一颗会思考的心。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越来越多的学生体会到了这一点。这种阅读,集中了学生阅读时的精力,改变了他们一目十行,走马灯似的阅读习惯,读过文章后,他们不但对文本内容有了较深的体会,而且对文本的表达方法,思想内涵都有感悟。这样的阅读方式,让他们对文本有了兴趣,对语文有了兴趣。
在这项阅读实践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每个孩子之间都存在着阅读差异,如何在学习中缩小这种差异值得我们研究。一些后进生对这种批注式阅读能力还没有完全掌握,如何让他们快速的进入阅读状态还需我们进行探究。
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对这种有效的阅读方式充满期待和信心的。随着学生阅读量的增加,我们坚信:批注式阅读会给学生的阅读带来更多的收获,批注阅读会让学生终身受益。热爱阅读的孩子才将拥有美好的人生。
温东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