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跨区考比较:闸北与杨浦

(2013-09-30 13:14:45)
标签:

跨区考

分类: 择校的智慧(2014中考)

杨浦与闸北比较

 

一、高端分数考生的选择:

1、  四校的机会。

杨浦自招606人,中考人数4700余人。0志愿+平行志愿四校在杨浦共68个名额。

闸北自招340人,中考人数3760人左右。0志愿四校在闸北共28个名额。

 

http://s15/mw690/aedb38e2gx6D3qqlcYuce&690

 

在杨浦,四校的招生人数多,但考生多,录取分高,

      在闸北,四校的招生人数少,但考生少,录取分低。

这样,很难给出一个明确的结论,但可以根据自家孩子的情况选择,比如孩子的成绩确实不错,基本稳定,可以考到600分以上,目标是复附的,选择杨浦就不错,就算中考小小地失手一下,成绩比预想的低些,落下来,进控江,从高考成绩看比市北好些。

总体来说,0志愿招生人数少,志愿只能填一个,偶然性因素太大,所以选择的时候就一定要慎重!四校中,复附+交附在杨浦,上中在徐汇,华二在浦东是招生人数是比较多的,其他人数都太少。

 

2、  以控江为目标,冲冲复附和交附

 http://s9/mw690/aedb38e2gx6D3qt06Ok18&690

分析:孩子的水平在590分以上的,可以考虑真个思路,如果发挥好,可以进复附或者交附,正常发挥进控江,发挥得较差,进杨高,还在可以接受的范围。

 

 

二、中考中等生的机会

考分在542——583这个区间,我们先来比较两个区各个层次的的学生可以靠的学校:

第一层次(568.5——583):闸北的风华中学是区重点,录取分比新中要低2分,但是一本率要高,而且风华是区重点,所以招生256人只招闸北本区的,而市重点要拿出10%的名额给自荐,30%的名额给推优。这是全市招生的。

如果在闸北参加中考填志愿跳过新中,(1)直接填风华,对比杨浦三个学校,比同一附低了7.5分进高中,高考时从一本率看,多了19%的概率进一本;(2)比上理工附中低1.5进高中,高考时从一本率看,多了18%的概率进一本;(3)比市东中学高2.5分进高中,高考时从一本率看,多了20——30%的概率进一本;在闸北还有一个招贫困生的久隆模范中学,限定要求是贫困生,招生分数线是568.5,但一本率高达60%,这个学校大虽然全市招生,但多数学生来自闸北,客观上分流了闸北一部分这个分数段的学生。

 http://s12/mw690/aedb38e2gx6D3qunqK7bb&690

风华中学572.5的录取分,而一本率达到65%,在上海大多数的区县也是不多的,所以受到一部分家长的关心,在2013年5月,市教委组织的中考网上咨询里,就有一些外区的家长问闸北中招办的老师怎么考风华中学,其实这个时候再关心,已经晚了,因为中考报名时间是1月底,而风华中学是区重点,只对闸北本区的考生招生,外区是不能考的。这也是选择跨区到闸北最有操作意义的一个分数段。

 

第二层次(562——568):

http://s5/mw690/aedb38e2gx6D3qvSb1We4&690

彭浦中学据说2012年考的很好,“小宇宙”爆发了,比以前好了很多。2013年的数据还查不到,如果保持的话,这个小的层次上,在上海各区县还是很有优势的,也会受到家长的关注,现在至少奔风华中学来的学生,把它们作为保底学校,心会更定。而且这里还藏着个特殊的学校——回民中学,这是个市重点,全市招生,从招生情况看,推优54个名额只招了1个,等于作废,自荐招到16人,剩下的名额进入平行志愿,对闸北的学生来说,也是多了机会。

 

第三层次(542——560)

http://s7/mw690/aedb38e2gx6D3qxM1CKf6&690

分析:闸北八中的本科率80%,而同济中学本科率50%左右,

向东中学本科率60%左右,高考均分要401.5,比少云、中原中学、同济中学都要高,

上大市北的高考均分要比民星和体院附都高,而两个区的最低普高录取分都差不多。这一层次是闸北稍微划算一些,但如果从上一层次的保底学校来说,还是不错的。

 

总结:中等生在不闸北,在这个层次——考分在542——583这个区间,比杨浦还是划算的。而且分数的跨度比较大,有跨区考的操作价值。

 

(基础数据主要来自:上海招考热线、闸北和杨浦教育网、2013年上海市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网上咨询、部分学校官网。区重点高中一本率、本科率、高考分数就只能查网上的,仅供参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