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上中自招过来人经验分享!物理篇!

(2013-09-17 11:10:58)
分类: 学习方法与升学经验

(本文由毕业于上海中学的交大学长撰写)

 

自主招生的物理方面,牵涉到的知识点都是学生们在初中课堂里所学习过的。这里根据我过去的考试经验和来自老师们的可靠消息列出一个大概的考点与其比例。

 几何光学占少部分,力学占较大部分其中牵涉到的物体平衡浮力压强等,而浮力压强由于其灵活性难度会较大。然后力学延伸出的功率,简单机械也在考察范围内。占最大部分的便是运动学,学员们应多加练习。最后电路也会做相对基础的考察。

 

对于自主招生灵活的试题我们也有我们的应对方法,以个人经验而言,提前学习物理知识是完全有必要并且影响深远的。

 

因为如果完全跟着学校的节奏,不仅时间上紧凑并且在学习深度上也有所欠缺。初中的物理其实不难,多学多看便能运筹帷幄。不仅如此,高中的物理知识也只是在初中的框架上进行更深的拓展。也就是说,初中时在物理上累积的优势完全会带到高中去。

 

另一方面,上面也说过初中的物理也只是比较简单的物理,其变数与深度远不及高中。自主招生的试题在这样的情况下也只是万变不离其宗,所以需要我们的学生牢牢掌握核心知识点,从稳固的学习过的定理等出发,思维一定要缜密有逻辑。与此同时也应接触各种类型的题目,居一隅以三隅反,也应以举一隅为前提,毕竟大多数人不是天才。相信只要落实这两点,实现自招高分是不难的。

 

最后,如果有多余时间,接触一些竞赛难度的题是完全可以的,正是站得高看得远但是也要视情况而定。现在学习的所有知识都不会因自主招生没有考核而浪费,以后的学习必会受益,这也是为什么许多学生到了高中便牛了起来的原因!

         

 

例题讲解

 

我们大致将题目按难度分为三类

 

第一类

  这类题目属于较为简单的题,只许找准考察的知识点即可,并且基本绕一个弯就能做出。此类题应该全数拿下

 

 

  例1两个宽度相同长度不同的台球框固定在水平面上,从两个框的一个长边同时以相同速度分别发出球A和B,如图,设球与框边碰撞时无机械能损失,且不计一切摩擦,则 (  

A、两球同时回到最初出发的框边        

B、A球会先回到最初出发的框边

C、B球会先回到最初出发的框边

D、哪一球先 回到最初出发的框边与两框的具体尺寸有关,由于尺寸未明确给出,故无法确定

 

本题看似需要计算一番,但是如果灵活应用运动独立性原理,便知在宽边方向两球运动完全一致。

 

  例2如图所示,一个长方体木块被垂直于墙面的力F压在倾斜的墙面上,保持静止状态,则木块所受作用力的个数可能为( C )

A . 2 个 B . 3 个 C . 4 个 D . 5 个

 

本题考查的是受力平衡,当然是比较简单的类型。只要将力进行在F方向和垂直于F方向上正交分解,即可知摩擦力必存在。故受4个力。

 

第二类

  这类题目难度有所上升,形式更复杂,但是有扎实的基础依然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例三 关于产生摩擦力的条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相互压紧的粗糙物体之间总有摩擦力存在

B.相对运动的物体间一定有滑动摩擦力存在

C.只有相互挤压和有相对运动的物体之间才有摩擦力的作用

D.只有相互挤压和发生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趋势的粗糙物体之间才有摩擦力的作用

  这是一道选择题,考查了不容易掌握的摩擦力。这样的题要紧抓住概念,并且对于棘手的选项要学会举反例。这里ABC三选项都可以用光滑接触面来做反例。

 

 例四 如图所示,在一粗糙水平面上有两块质量分别为m1和m2的木块1和2,中间用一原长为L、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连接起来,木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现用一水平力向右拉木块2,求当两木块一起匀速运动时,两木块之间的距离是多少?

  受力平衡的题目。做这样的题目一定要注意整体受力分析和个体受力分析相结合,寻找突破口进而全部攻破。

首先对于1,2作为整体分析,可知水平力F=μ(m1+m2)g

再对2进行受力分析便知弹簧上弹力为μm1g

故两木块距离为

第三类

这类题显得更灵活并且思考中容易产生错误,需要严谨推敲。

 

 

  例五 某人体重为600N,他想坐在吊篮里用滑轮组匀速拉上去,如图所示,已知吊篮和动滑轮共重240N,则他所用的拉力为( A 

 A . 280 N   B . 420 N    C . 600 N    D . 240N

人拉绳,所以绳对人有一个反作用力。同时人人对绳的拉力通过滑轮组变成了拉吊篮的力,所以对吊篮以及人当做整体进行受力分析,于是受到三个向上的大小相等的力,故拉力为280N。

对于拉力的分析是关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