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入佳境
陈鹏举
两年前的年初,我写过一篇《三十年后论定》的文字,说“三十年”意思是不太长的时段,在这个时段里,中国的字画,一定会在世界拍卖界像拍卖凡高、莫奈一样,拍卖天价。时间过了不到三年,刚刚过去的六月二十六日,中国北京的权威拍卖行,拍卖当代中国画家陆俨少的《百开杜甫诗意图》落槌人民币六千九百万元,为中国字画拍卖最高价。这一天,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时刻,我还想补充一句,这一天还正好是陆俨少中国农历五月初九的生日。中国画其实生来就是这个世界的艺术瑰宝,近百年来,只是由于中国国力的落后,世界渐渐淡薄了关于中国画的记忆,而中国的不少围绕在中国画左右的人,在与世界接触的时候,以为艺术更大的话语权在西方了,好多年以来,我们听到的就是“中国画太简单了”,“中国画家在国外当场挥毫,露了中国画的馅”,甚至中国的不少后来的画家,争着和西方艺术沾边,争着用邻家的花种,栽在自家的园子里,而自家的花种,却很轻易地被他们抛弃了。这些年里,我们屡屡见到这样的花匠,他们甚至做到了邻家在那里埋怨剽窃、在那里讪笑拾荒而在所不惜。这里面的症结在哪里?说穿了,无非是人家有大把的钱,人家可以用钱去制造成人的童话。试想,凡高的一幅画,可以让当年一百个凡高安享天年,这说明什么呢?这无非对商场而言,是一种操作;对艺术而言,可以看作是对艺术的崇敬。今天,中国人也开始做了,所有的以为东方月亮不及西方圆的人,是不是应该想一想呢?
***
中国画和西方的画作至少同样拥有保值增值的诚信,中国画美,展卷,缓缓展开中国画长卷,能够感觉和沉浸在中国文化的蕴藉和博大之中。以陆俨少为例,他的画,正是传承着中国画的千年命脉,他的山水画,展开的是中国人对山水的独特理解,中国宋元以来的山水技法出神入化,西方人也画山水,可他们称之为风景画,他们用自己的心情笔调,画出眼前见到的好风景。中国画不同,中国画家,不只是把真实的山水画出来,更是把真实的山水用自己的感觉写出来。西方人的风景画,再现的是自然,中国人的山水画,把自然变更成了自己的梦境。自然有自己的时空,是完全的存在定式,而梦境的时空却是灵动和不完全,这大概就是中国画墨分五色的来由,中国画留白的来由。中国的山水画看上去就是纸上的烟云,可是纸上的烟云,中国人看上去却是很真实,真实到有了一种别样的美。西方风景画是有山有水,有云有树有人,中国山水画,更加醒目的是有声有色,有情有义。西方的风景画里的山水,离人们不远,而中国画里的山水,这山色水光,深入在了人的心里。中画西画,天意分出了高下。可现代的西方画家,抽象也好,印象也好,其实都在渐渐走近中国的古典精神,什么是抽象、是印象?浅浮雕式的中国画,还有用线条布成的中国书法,不早已是抽象、印象到了极致了吗?
***
说了技法,还要说到的就是中国画的文心了。譬如陆俨少的杜甫诗意图。杜甫是为了中国这方水土这方人,吟唱了一辈子的诗人,陆俨少一生热爱杜甫,他同样是为了这方水土这方人,画出了他一生最重要的作品《杜甫诗意图》。杜甫在活着的时候,人们并不怎么看重他,甚至在他去世数十年后还是这样,陆俨少也是,在他活着的时候,人们也不看重他,可在他去世十来年后,人们终于开始敬重他了。一棵树,在它叶子茂盛迎风开展的时候,它的根自然会扎进大地的深处。一个民族在它满怀信心和力量开始展望未来的时候,也必然会同样满怀信心和力量珍藏历史。二十一世纪,渐入佳境,中国人展望未来和珍藏历史的时代出现了。我想,陆俨少的画创造出的中国画拍卖的高价,应该是这个时代出现的吉兆之一。
20040709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