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后论定
陈鹏举
三十年后论定。“三十年后”,是说不太长的时段,要“论定”的是,中国的艺术品,必然为世界所认知和真正推崇,中国的石涛、徐青藤,在世界拍卖行的身价等同于凡高。今天,一些中国人在西方人的物质力量面前,丢失了文心。譬如一个非常流行的说法,说中国名画家在海外即席挥毫,让外国人误以为中国画原来如此简便,内含的劳动量如此微薄。于是一些西方人把中国画看轻了,又于是一些中国人发自内心的呼吁:中国人不要再在外国人面前即席挥毫了。我也一度这么想,直至十来年前。那时,我的一幅字给日本人买走了,我很得意,告诉了十来岁的孩子。不料孩子说:“你的字只能卖给日本人,因为他们不懂中国字。”这话让我至今汗颜。没想到自以为有些文化,到头来竟连“谁懂中国字画”这个首要问题还没搞清楚。中国当代一些重要画家,在海外一些适宜的场合,当众挥笔,相信是尽了才力的,也就是说,这字画不会差到哪里去。既然如此,西方人的评定何足让中国人挂齿、惊心。之所以挂齿了、惊心了,无非是因为人家是买家,自己囊中羞涩,只能仰人鼻息,而这,与中国字画的艺术分量何关?买家摇头了,竟然心虚到自己是在卖水货,笑话。
***
文心的丢弃还不止此。今天,有多少搞画的人,向往着西方。以为中国画老了,西方人的画青春年少。于是,我们看到的美术大展,越来越多了西方人的光怪陆离。关注别家在画什么,想什么,或者真有所感,用洋酒浇一回自家胸中的块垒,原本无可指摘,因为艺术是个梦,各人梦到的东西,别人无由干涉,也不必在意。问题是不少人以为就此是肩起了中国画的未来,以为只有这样才能挽中国画狂澜于既倒,那就出了边际。行色匆匆,又内中空空的舶来品,究竟有多少艺术价值,完全有理由生疑。这样的东西,有胆量去海外开个展么?既然自知是拾人牙慧,又何必在自家人面前装腔作势。中国文化是一个传统,代代相传,一国文化是一国人最后的遗产,这,不仅对中国人来说是如此,对西方人也是如此。世界会在物质生活上趋于大同,可在文化,在艺术上,世界终将由于百花齐放,而长驻春天。中国的文化长久接受着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人和艺术家内心表达的崇敬。不是都说毕加索吗?为什么不说毕加索在晚年触摸到了中国文化而自叹来日无多!中国不少搞画的人,年纪轻轻,却丢掉了中国人的文心。毕加索若还在世,他老人家不知该怎么说。
***
因为要卖字画,因为要走进现代,人们两度忘记了来时的路。说来也有些无奈,因为世界拍卖行凡高的价在那里放着,因为毕加索的大名像他画的和平鸽一样举世传颂着。去过巴黎,去过欧洲,去过大洋彼岸吗?艺术沙龙里、大博物馆里更多谈论的是油画,是西洋雕刻,而不是中国画。去过那里的几位中国大画家都这样对我说。然而,他们也同时都对我这样说:不是中国人的画不好,是中国的国力还不强大。中国人强大了,同样可以在世界拍卖会上以凡高同样的高价,拍卖中国的石涛、徐青藤。经济是基础,物质是基础,精神和艺术永远高高在上。而中国的艺术,就像飞天一样,永远高高在上。如今,中国人迈开了巨人的步伐,以前所未有的自信走向繁荣昌盛。由此可以十分从容地说,“三十年后论定”一言,必然可信。中国有出息的画家的责任在于把中国人的画画好,在于向世界介绍中国画,让世界逐步认知生生不息的真正的艺术的中国。
http://s8/mw690/aedb27acgcdb5e5c36947&69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