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青春牵着童年的手》修订本网上连载后随笔——马新林

(2018-09-24 21:14:22)
在贵州六盘水参加三线建设研讨会期间,马新林与原国家计委三线建设调整办主任、三线建设研究会副会长王春才老先生合影

http://s5/mw690/003cwFZVzy7nSTJ7VOsd4&690
马新林在贵州六盘水三线建设研讨会上发言。

马新林与杨晓虹老师。

http://s6/mw690/003cwFZVzy7nSTJlhVH85&690
马新林和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馆长莫兴伟。

http://s11/mw690/003cwFZVzy7nSTJrBl8ca&690
马新林与《青春的回眸》作者、企业家蒋辛夫妇。

http://s4/mw690/003cwFZVzy7nSTJyO3x83&690
马新林和与会的专家学者在一起。

http://s10/mw690/003cwFZVzy7nSTJG79v09&690
马新林和战友杨秀兰在曾经共同工作过的5203厂工具科厂房旧址留影。

    历时一年两个月,《青春牵着童年的手》修订本在《关山旧梦》网上成功连载。在这期间,我关注着每一集的推出,重温着和战友们在一起创业、工作、学习、生活过的岁岁月月。
    时过境迁,但许多曾经发生过的故事还是令我泪眼模糊,我从储藏数十年的记忆里把它们小心地摆正,抚平,拭去上面已落有的浮尘,仔细端详,历史的画面还是那样的清晰,抢建三线的激情还是那样的炽热,战友之情还是那么的浓郁,它们就像牢牢扎根在我心灵深处的春藤,不时地缠绕着我的思绪,芬芳着我的心境。关注和喜欢这本书的三线人和战友们,也陪伴着这本书的发行和在网上推出享受着美好的时光。
    陕西国防科工委三线办主任文纯祥老师来信说:“你的(大作)写得很好,有故事,有深意,你真棒。”5203厂工具科阎洲鹏工程师说:“《青春牵着童年的手》写的不错,希望能写出续集,把我们三线人的老年生活写出来。”还推出了书名《时光牵着老年的手》;原国家计委三线建设调整办主任,三线建设研究会副会长王春才老先生也在电话中对本书作出了充分的肯定。还有更多的三线建设者和对本书的爱好者默默地关注,通读,思考着。5203厂杨贵文副总工程师打来电话,和我就52军工的创业史,三线建设的始末交流了近40分钟。更多的是战友们在聚会时对我的鼓励和赞扬,在各微信群里表述着赞美和鼓励之词。一些战友直呼看完本书不夠过瘾,沒有把我们青春年少时的思乡之情写出来;沒有把当年车间干部两派斗争的激烈场面写出来。面对后面这条提问,我默语了。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国情,每个历史时段的人都有自己对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认识。
    原本我为新生代对我们那个年代缺乏理解而疑惑。他们觉得我们那个年代的人“愚”,“粉”。好像如果他们生活在那个年代就能扭转乾坤一样。“那样艰苦的生活环境你不会到南方去打工吗?”这是一位90后听了三线建设的故事后发出的疑问。“那样艰苦的工作环境谁让你们去的?”这是1995年5203厂频临破产时厂里派人去北京要政策时,接待负责人提出的疑问。“那样原始的生产工具为啥不去日本,德国,美国买更先进的机器设备”?这是一些新时代知识分子对当年艰苦创业的三线人提出的疑问。
    这样的疑问多了以后,就迫使我去思考一些问题。回想我自已,多少年来,我也感到满清人“愚”,“笨”。不信你看他们留着大辫子招摇过市,她们裹着“三寸金莲”视为唯美。那样怎么去保家卫国?怎么去建设美好的家园?如果我世在清朝,会不会留大辫子?答案一定是会的。因为我左右不了社会的螺旋形发展,我也不比当年的祖先们聪明多少。那为什么会有清朝人愚和笨的想法呢?答案是我没有经历和亲历过那个社会年代。沒有亲身经历就沒有切身感受,所谓没有调查就沒有发言权。再说新生代,他们觉得我们当年的想法,做法,包括世界观的认知就是“愚”,“粉”。联系到前面的思路,如若把他们世在我们那个年代,他们照样“愚”,“粉”。也许其程度和我们当初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因为他不比当年的人们聪明多少。那么他们为什么会有我们这代人“愚”和“粉”的想法呢?答案也是他们沒有经历过,亲历过那个年代,沒有也不可能和我们一样有着对三线建设无比深厚的感受。他们和我犯的通病就是以发展了的社会观念去谈论定了型的历史。这倒不紧要,紧要的是我们这代人和新时代的人都面临一个问题,就是对待历史要多挖掘、多探索、多研究、多调查。挖掘的越深,调查的越细,手头掌握的资料越多,你就会感到我们对历史的认识还很浮浅,历史的深度和广度还沒有引起我们对她的敬畏,还不足以对历史的准确定位有一个有力的支撑。那么也就会产生由于对历史实事认识的不足而过于自信,而浮躁,而武断地下结论。
    我和上海马以榴老师在攀枝花《三线建设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学术交流会》后在昆明公交车上,各公园游乐场所提及三线建设,年长一些的老人偏执地说三线建设是干部下乡宣讲党的政策,尤其新生代大学生对三线建设一脸懵懂,当马以榴老师讲到三线建设研究成果有可能进入教科书,是你们将来报考公务员的必修课时,他们也认真地听了起来。三线建设是人类史上一个伟大的历史事件,其研究也是一个伟大的课题。
    甘肃华亭电视台杨台长在釆访时告诉我,她是偶尔得知有人写了一本反映三线建设的书,而故事发生地就在华亭县管辖区域内,于是她就有了了解五二军工的念头,辗转借了《青春牵着童年的手》书本,并在他们台里互相传阅,他们都被五二军工短暂而辉煌的光荣历史所感动。这也就有了他们想采访制作节目的欲望。她还说:当她女儿翻看本书时天真地问她:他们(指当年的五二军工人)才十六七岁就出远门,在那么艰苦的环境里工作,那咋过来的呀?其实杨台长也是中年知识分子干部,但她和她的团队有一颗真诚探索,挖掘历史,还原历史的心。杨台长还能说出书中一些故事情节,并被其所感动。在我打工的地方,有老师要看我的书,看得非常认真,每看完一个章节就要和我探讨书中的故事,提出自己的疑问,并为书中创业奋斗而失去生命的人倍感惋惜。还有匆匆行路的过客,听到三线建设这个神秘内容的书本,毫不犹豫买回去和丈夫看,从眼神里可以看出她对三线建设的亲近和敬畏,原因是她的父辈是老一辈三线人。
    轰轰烈烈的三线建设离我们渐渐远去,三线建设研究的热潮又扑面而来。能对历史留下真实可靠的资料是我们的责任,能把三线建设的真实画面镶进历史的镜框同样是我们的责任。
    在这里,我要感谢丁三省书记一年多来为把《青春牵着童年的手》修订本编辑上网付出的心血!
    要感谢艺术家庞建民老师为本书上网设计的高水平的刊头!
    感谢好友、撰稿人王华兄.把本书每一集在第一时间发往三线各大群!
    感谢陕西762《今日三线》台主张智斌先生把《青春牵着童年的手》在《西北三线网》上转载!
    感谢所有关爱、关心《青春牵着童年的手》的老师、战友们,我在这里遥祝你们身体健康!阖家幸福!
   
                                       原5203厂军工战士:马新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