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剧团
?郭万仕?
80年代末,工会新到了一任主席,姓高,山西人,老革命,从打鬼子算起就有他了。他是个典型的“老抠”,大冬天穿双没年月的“大头鞋”(一种笨重的军棉鞋),还烂了几个洞,我们打趣他:鞋破了!他却说:破鞋凉快。工会经费一个子也舍不得花!
一天,沟里来了两位推销戏剧服装的陕西人,一看就是乡镇企业的销售员,自言他们的产品物美价廉,并能协助配齐全部必备行头。这在一个人员来自天南地北,又是一个众多高学历知识分子的汇集之地(即使一般工人,按要求也必须具有高中文化程度),在这样一个群体中,热衷的文化生活是影视、舞会和厂宣传队的歌舞节目,在这里推销传统地方戏曲服装,在我们看来简直是找错了庙门!
出乎大家意料的是,高主席看了后却大感兴趣,他力排众议,破天荒的花了一大笔钱订购了一套戏剧行头(行话叫“戏箱”),并要倡导成立一个秦腔剧团,更没想到的是,他竟指定我去完成这个任务!
愕然之余,细细一想,在工会工作的几位男同志,不是江苏人,就是山东人,只有我是平凉当地人----地方戏当然应由地方人去办。主席虽然“抠”,并不傻,于是就应诺了,翻正是玩嘛!
秦腔作为西北人的乡音,它和“故乡”一样使你魂牵梦绕。当我接受了西方交响乐,传统国粹京剧后,自认为将下里巴人的秦腔已经忘掉了。但当客居异地时,偶然听到秦腔秦韵,你会激动的潸然泪下,你会蓦然想起儿时和弟弟同站在一个方橙上看社戏的情景;你会忆起玉都庙寂静的夜空中随风飘来的弦索声;你会记得打麦时大哥赶着牲口碾场时的吆喝声……这是当你来到这个世界之初,第一次听到的声音----但是,办剧团时我还没有这么深刻的感受,只把它当着一项工作去看待罢了。
首先,我找了厂办室的秘书唐仪先生,他原是平凉地委干部,奉命协助三线建厂,基建工作结束后就留在了厂里。他是一位老票友,善长丑角戏,曾和平凉许多秦腔名角“票”过戏,即内行又热心,由他作了秦腔团的指导员,很快他就撺起了一班人马,从业务团长、导演中心、文武场面到前场后台、午台总监、衣箱管带、生活考勤等等应有尽有,样样俱全。其中的台柱有供应科的采购员梁正锋,他是陕西关中人,是个长期“搭班子”唱戏的角,工黑头,专唱包公戏,自已有一套行头;另一位是演花旦的邓小芹,原是陇县秦剧团的正式演员,因为丈夫在厂里工作,在艺术不景气的年月,便调来作了工人……
剧团成立后便开始排练,全部利用晚上业余时间进行,没有报酬,工会只提供一顿夜攴补助。大出我的意料之外,热心此项活动的人实在是太多太多,每到排练时台上台下,台前台后都挤满了人,许多附近村庄的老乡也赶来看热闹,俱乐部每晚都是灯火通明。许多“秦迷”都以能和秦腔团有联系而为荣。几个没有任何特长,就是热爱的泾川老乡,整日泡在我的工作室不走,希望给他在剧团安排一个最微不足道的差事。恰巧那时我的姑娘过“满月”,庆贺的筵席整整摆了三天还结束不了,恭喜的、跑腿的、下厨的全是“秦迷”----真正的“自乐班”。其实,我是很少具体过问剧团事务的,用俚语讲,就是“甩手掌柜的”!我只掌握一个原则,那就是:只要职工们业余能有个去处,高兴、热闹就行!
一段时日后,剧团便有了一台能拿出手的节目,有唐仪主演的《考文》,邓小芹主演的《虎口缘》,粱正锋和邓、唐联合主演的《三对面》----它也是团里的压台大戏。另外还有《刘备祭灵》、《打镇台》等剧目。除了在厂内演出外,还到华亭县、5203厂等地演出,反映都很好,演职人员也都感到挺风光,挺有成就感的。
“演艺”这个行当江湖气太重,高兴过了头就会飘飘然,记得到华亭演出是参加一个庆祝活动,在县广场的露天舞台上,我们出的节目是《三对面》和《打镇台》两折戏。《打》剧是讲明朝时一个军阀欺凌一个小县官的故事,有句台词是:“华亭县(令),你这个狗官!”戏中的华亭县应该是上海附近的华亭,明时属江苏,正好和演出地重名。当县领导接待我们结束后,演军阀的那个打铁工便慎重其事的悄声问我:“郭头,县长没难为你吧?”
“为什么?”
“因为我骂了他们是狗官!”
…………
作为一个业余演出团体,闹笑话是不可避免的,如第一次公演《祭灵》时,扮关兴、张苞的是泾川的两位老乡,第一次登台毫无经验,骑马下场时,前面的关兴竟然从象征灵堂的纱幕处下埸了,后面的张苞无奈也跟着走,到了后台就给了“关兴”一马鞭:
“你往那里跑?”
“下场啊!”
“下场能骑着马往灵堂里钻吗?”
“………”
它和相声大师候宝林先生那段《空城计》中:打旗的小兵一边一个,一边仨的噱头有异曲同工之妙。
光阴荏冉,时序已过了很长时间,许多故人如唐仪、梁正锋先生都已不在人世了,每当秦音响起,就会联想到关山沟中的秦腔团,它在艰苦的环境中,曾为凝聚人心,活跃职工文化生活,尽到了它应尽的微簿之力。
5204秦剧团的《三对面》
前排(左)唐仪饰内待(中)邓小芹饰公主(右)粱正锋饰包公
------------------------
Re:【原】 关山旧梦-秦腔剧团(图)作者[椰子*] 发表于[2007-12-18 19:39:00]
最近好象新世纪要弄一个什么秦腔演出。
想去看看,这是西北人的骄傲。
那么了解西方音乐,却对民族音乐不了解,很惭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