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明赢得一片清明
(2022-04-02 15:39:46)“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清明是祭祀的时节。在对逝者的追怀中,在与逝者的“对话”中,生者的情感得到了表达,心灵得到了抚慰,对生活意义、生命价值的理解也逐渐升华。
慎终追远,则民德归厚。清明节扫墓祭祀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风俗,但在疫情期间,如何度过一个安全有序、文明祥和的清明节显得尤为重要,值得你我他认真思考。
清明小长假来临之际,海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三十五场新闻发布会提出,海南省将严格落实各项疫情防控措施,鼓励采用线上祭扫、云祭扫、代为祭扫等方式过清明节,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当前,海南省多个市县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疫情防控形势复杂严峻。海南省就做好清明祭扫期间疫情防控工作作出安排,既是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决策部署,又是结合疫情防控要求作出的决定,其中充满对传统习俗的尊重,对生命健康安全的关注。
“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祭扫,贵在心意、重在文明。以文明低碳的方式过清明,不仅能给防疫增添力量,更能为传统清明增加文明新风尚。实际上,过去两年,出于疫情防控需要,国人的清明追思习惯已发生不少变化。
居家追思、网络祭扫、鲜花祭扫……这些方式成为更多人的理性选择。无论什么形式,清明节的价值核心乃是中华民族对生命的沉思和珍爱,对血脉亲情的确认重视。在疫情防控不放松、病毒的隐匿性传播仍然很强的情况下,大家的健康和亲人的平安仍然要放在首位。
“心祭”胜于“形祭”,心香一炷同样能遥寄一缕最真的哀思。清明节小长假,往往也是短途游的旺季。身处与病毒赛跑的关键期,还得克制冲动,倡导安全祭扫不返乡。如开展祭扫活动,要不扎堆、不聚集,遵守预约、扫码、限流、戴口罩等出行要求;或者采用居家追思、网络祭扫、鲜花祭扫等方式,寄托对逝者的哀思,表达对生命的珍视。
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社会是一个大家庭。做好清明期间疫情防控和安全祭扫工作,不光是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分内事”,也是普通人应守好的“责任田”。期待每个人都能以文明低碳的方式过清明,共同守护安宁。(张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