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明祭扫中守护安全
(2022-04-02 15:36:38)清明将至,又到了祭扫追思的时节。近日,民政部召开2022年清明节祭扫工作会议指出,做好2022年的清明节祭扫服务工作意义特殊,责任重大明确要求确保人民群众健康祭扫、安全祭扫、文明祭扫是今年清明节祭扫工作的重点任务。(3月22日 中国政府网)
慎终追远,缅怀先人。清明祭祀扫墓,祭奠故去亲人,一直是老百姓心中根深蒂固的仪式感,也是清明节流传至今的传统习俗。在这缅怀与追思的时节,适逢国内疫情多点散发。置身于疫情防控背景下,坚持文明祭扫,最大程度降低因聚集而产生的感染风险,成为应对清明祭扫这场大考的必然举措。
疫情犹在,安全至上。两年多的常态化疫情防控,已经充分证明了新冠肺炎病毒的狡猾。在国内部分地区的疫情还较严峻复杂的当下,社会面传播扩散和外溢风险仍然比较高,任何的松劲懈怠,都可能给病毒传播留下空间,导致来之不易的防疫成果前功尽弃。越是在清明祭扫的重要节点,越是要遵循好疫情防控的严格要求,摒弃侥幸心理,正视人员往来聚集问题,简化出行步骤,避免跨区域流动,采用提前祭扫、错峰祭扫、代为祭扫等新形式,从简从快开展祭扫活动,让清明祭扫回归对先人的思念、传承先人精神的真谛,而不必拘泥于回乡扫墓、扎堆缅怀等传统形式。
安全至上,不仅是健康安全,还有消防安全。每到清明,焚烧祭扫迎来高峰,火灾风险也随之增多,由此导致的后果不仅是山林烧毁,甚至人员伤亡。据国家森林防火办公室的信息显示,近5年来全国因祭扫引发的森林火灾达3000多起,教训十分惨痛。三分造林、七分管护,坚持防微杜渐,做好清明时节的护林防火工作是守护安全的必然要求。要自觉摈弃不文明的祭扫方式,用鲜花祭奠、清扫墓碑、植树绿化、踏青遥祭等多元方式,代替焚烧祭品、燃放鞭炮等祭祀方式,坚持低碳、环保、绿色的新风尚,做到火种不上山、火源不入林,携手消除火灾隐患,这也是值得推崇的缅怀先人、寄托哀思的方式。
梨花风起正清明,文明祭扫正当时。以更加文明的方式慎远追思,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守护好健康的身体、岁月静好的生活,是对先人的最好告慰。从自身做起,从每个家庭做起,绷紧疫情防控之弦,拧紧护林防火“安全阀”,自觉当好文明祭扫、从简从俭的践行者,摒弃“处处青山烟雾起,焚香祭拜悼先人”的排场,用鲜花传递思念,在“云端”诚心缅怀、用留言述说衷肠,汇聚涓滴之力,共护亲朋好友健康、守护山间田野安全,这样的清明才能更加“清”和“明”。(艾佩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