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诊的第2472天,吃药的第1635天。
一个月前我去佑安医院取药,忽然想到了成本的问题。从确诊到现在,每次检查、取药,出现药物反应去治疗,免疫低下患病的治疗……我跑医院的次数几乎每个月一个来回,这里面的交通费用和时间成本,好多。刚起笔的时候,我也在想:1635天,每天抗病毒的药物三片,加上钙片、护肝药物,我这五年来因为hiv吃下去的药物有一万多片。把这一万片堆在面前,应该蛮壮观的。这还不算上抽出来的血,扎下去的针,动过的刀。前几天有一个陌生的网友在微博上评论: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嗯,我也这么觉得。但是我回复她说:早知道要死,你何必要活呢?我自嘲可以,你唠叨,一边去。
今天,一个高中同学和我聊起了当初放弃考研的事情,我们一起考研,考同一所学校,她因为生孩子,我因为hiv,都放弃了。她说他现在因为学历的关系进退两难,现在的工作了,继续下去迟早会拖垮身体,但是跳槽去没有好的去处。我宽慰她说:你不亏啊,家庭幸福,孩子也在健康成长,已经挺好了,再坚持下或者努努力再读一个硕士,就会更好了。相比之下,我什么都没有啊,同样面临着差不多的工作窘境,但是去没有积累下什么,健康、财富、家庭、子女,我都没有。我现在越来越能体会到“孩子是婚姻的纽带”这句话。有个孩子挺好的,如果没有孩子,我想很多异性恋之间的婚姻熬不过七年之痒;又或者,如果没有婚姻法的制约,现在很多异性恋熬不过两三年;很多异性恋在有婚姻法的情况下也没从同居熬到结婚,不是么?所以我们不应该说同性恋之间的爱情轻薄,大家彼此彼此,都有长久的动人的爱情故事,也都有冷酷的现实,婚姻法和社会上的约定俗称给了异性恋一个延续补救的机会,当然他们可以选择要或者不要。所以,不要嘲笑同性恋的爱情多么不堪,社会没有给同性恋什么缓冲什么帮助,我们没有选择的权利。就像马薇薇在奇葩说里提的幸存者理论,很多优秀的gay或者les不是因为他们优秀才变成gay或者les的,是因为他们足够优秀才能有勇气地站在众人的面前,而大多数的人只能躲在不见阳光的地方。
我后不后悔当初放弃读研?在我能够预见的范围里,如果当初我坚持完成了学业,我现在的工作会更加得心应手、人生道路会相对顺利。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是后悔的。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我也做了很多别的事情,所以不算浪费时间,只是按照社会规则来说,人生增加了一个难度。最近身边有好几个朋友抑郁了,我经常会劝他们:不要和自己过不去,现在的大环境比比之前复杂,难免有应付不来的,如果真的累了,就换点事情做,哪怕休息休息调整调整,磨刀不误砍柴工,不负时光就好。
单身五年了,上周我在微博上征友,好几个新认识的网友就问我为什么会单身这么久。五年前分手之后我一直在琢磨我需要爱情的什么,没有找到答案,期间也征友过,但是每次都是被工作上的事打断了——征友之后加的人很多,没时间深入了解,甚至连见面都没有。身边有人表白过,觉得也挺好的,但是没敢答应,不敢尝试阴阳恋,心理上有洁癖——觉得自己不安全。所以一直单身五年,然后在上周的时候学业告一段落,觉得工作也可以先放放了,才打算给一个机会。虽然我知道可能越往后感染者的数量会越来越多,所以可以选择的范围会变大,但是自己真的老大不小了,就算扔在健康的基友群里,能看上我的也应该越来越少了。
到了这个岁数,我真的觉得如果没有家庭、没有孩子就找不到着力点在哪,看到的都是难处,工作上的瓶颈期、老人的健康问题、自己也有病,可以解决方法又少,没什么路可选,什么事都是自己一个人扛着,还真挺累。各家有各家的苦,同事们都在发愁学区房和孩子的教育问题,我脑袋空空,想不出有什么奔头。领导总说不努力,人家努力,呕心沥血的是为了孩子着想,我拼死拼活累一身病了图啥,不还是陷入了“拼命赚钱,花钱治病”的怪圈里。我想,如何给三十岁之后的gay赋能,可能真的是一个重要的题目,我是无解的。
(原文2019年6月4日发布于新浪微博。)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