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卢氏发源地“荒洼”村名由来之小考
卢正春
http://s3/mw690/003cuytjzy7aD4RvNHY02&690
大沽河畔风景
http://s15/mw690/003cuytjzy7aD4XJNbo0e&690
大沽河拦河大坝
http://s5/mw690/003cuytjzy7aD58dgDW24&690
大沽河风光
http://s13/mw690/003cuytjzy7aD5fmGM4ac&690
本文作者 卢正春(中)
荒洼村,位于大沽河下游东侧,流浩河北岸,东近青烟铁路,距即墨城区约28公里。此村是一典型的农业村庄,387户,1220口人,耕地面积3510亩。《即墨县地名志》这样记载该村:“据传,明永乐时(1403-1424),张姓、卢姓自云南迁此地,立村于荒凉的洼地中,称荒洼。同治《即墨县志》标作黄洼。”笔者通过几十年的实地考察及采访年长知情人,认为如此记述该村有诸多错误之处。
立村时间早于明朝。据《即墨卢氏族谱》记载:即墨卢氏一世祖卢成,居黄洼。卢成和其妻一生育有6子,分别是长子友才、次子盛(字,文隆)、三子文可、四子文光(早殇)、五子文升、六子文深。卢成深谙“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者”之理,尊重文化传承,重视家庭教育,使得孩子们在良好的家境中吸吮营养,个个笃实好学,品学优秀。1417年(明永乐十二年)二子卢盛考取丁酉科乡进士(举人),1429年(明宣德四年)被委任到陕西西安府华州华阴县知县,1436年(明正统元年)任浙江宁波府定海县知县,1442年(明正统七年)任任陕西延安府延长县知县。卢盛之子卢继宗,聪敏好学,成年后(小时随父在外,父故后随母居于外祖父家,成年后回即墨城)回即墨城,他“简默慎重,邃于理学”,拜其为师者甚众,后官至御史的蓝章便是他的学生之一。卢继宗官至河南伊阳县令,以“名节忠义,兼而有之”入即墨乡贤祠,并入伊阳县明宦官。卢继宗子孙多为官或为学,其孙卢嘉会,先任济南历城县学训导,又任青州府昌乐县教谕,后升陕西山丹卫教授。告老回到即墨城,潜心于族事,着手编修了首部《即墨卢氏家谱》:“谨因平日之所咨考于父者,由今而上,得四世焉。由四世而上,得一世焉,一世之上失其世次……”之上到底还有多少世繁衍生息于黄洼,因年代久远,无法考证,无奈之下,他只能把卢成祖作为始祖。我们分析一下,卢成之子卢盛,1417年(明永乐十二年)时就中得举人,卢盛其父、祖父、曾祖父……
很多代早已居黄洼。显而易见,《即墨县地名志》记载黄洼为明永乐时(1403-1424)立村是错误的。
“荒洼”村名来历考证。“荒洼”是“黄洼”的新称。据《即墨卢氏族谱》记载,荒洼村建村以来,一直称谓“黄洼”,即墨卢氏九世卢还征,明朝时由即墨迁居平度,因为思念家乡,故把立村地也命名为“黄洼”(现属平度市云山镇)。建国后,即墨县在规范县内地名时才将“黄洼”改为“荒洼”,《即墨县地名志》表述该村“立村于荒凉的洼地中,称荒洼”,显然是望字释义,没作考究。其实,荒洼村所处之地,既不荒也不洼。该村村东的青烟铁路,在荒洼村东的路段基本上直接铺设在地面上,而在此段以南以北段,都是筑起了高高的路基后才铺设钢轨的。另据村庄老人回忆,清末时期,即墨西北连年大雨,有一年夏天,大雨一直下了七七49天,“黄洼”村四周村庄的土地大都被水淹没,举眼望去,积水茫茫,而“黄洼”却安然无恙。
荒洼村为什么立村为“黄洼”呢?什么名字不好叫,非要叫“荒洼”?2012年起即墨卢氏族人发起了重修《即墨卢氏族谱》,他们广泛征集族人资料,行程五千余公里,遍访失散的族人,先后找回了明正德年间(1506—1520)失散、迁徙到即墨市北安街道办事处郑家庄、即墨市通济街道办事处纪家庄,明嘉靖年间(1522—1567)失散的七级中心社区张王庄、蓝村镇午山,民国十七年失散的鳌山卫街道射箭口村、华山镇梁家疃等即墨卢氏三世祖卢继宗后人。这样,从即墨荒洼迁移至青岛范围内成规模的卢氏村庄达15个。这期间,他们邀请了山东卢氏研究协会的著名专家前来即墨进行业务指导,探讨时,即墨卢氏族人把即墨卢氏发源地“荒洼”的名称来源疑惑问题,一并提了出来:什么名字不好叫,为什么叫“荒洼”?
山东卢氏研究协会的专家们一语道破“天机”:卢氏先祖为姜子牙,曾有一个封地曰“卢氏国”,到十一世高傒时,姜氏失权,怕受当权者迫害,居住在“卢氏国”的姜氏,以封地之名由改姜姓为卢姓,至2015年整整2700年了。封地“卢氏国”在长清区归德镇国庄村以西一带,居国内史学界的推断,因“卢”谐音“芦苇”“芦芽”之“芦”,居水边处便长势更旺,故古时称“卢氏国”为“卢城洼”,又称“汉城”。沿袭先祖之意,后来迁居到全国各地的卢氏,立村时村名大多与水结缘。综观山东及全国各地,有太多的卢家沟、卢家湾、卢家淌、卢家洼、卢家港、卢家堰、卢家冲、卢家河、卢家湖等村名。即墨市卢氏聚居的村庄也有龙湾头、射箭口(河流名)等等。即墨卢氏发源地取村名没有以“卢”字冠名,而取名“黄洼”,更彰显了卢氏先人秉承家风、睿智仁德之风范。建国后,即墨县政府在地名规范中,因“黄”字使用频率太高,便把“黄洼”改为“荒洼”,这不是更加符合了卢氏先祖的所盼之意了吗?
其实,一个村、一个家族和一个人一样,只要品德端正,诚信务实,上苍什么时候都是会眷顾你的,至于名字叫什么并不是一个决定性因素。青岛卢氏文化底蕴厚重,其他姓氏亦然,有些姓氏所缺少只是挖掘和整理罢了。愿青岛卢氏和其他姓氏一样,在繁荣昌盛、国泰民安的当今时代,大力发扬传统文化,兴家、旺族、强国,共同实现我们华夏子孙的“中国梦!”
(该文载于《即墨谱牒》2016年第2期,总第十一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