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有感于台湾幼儿园蒙台梭利教学

(2013-06-04 21:57:55)
标签:

育儿

分类: 我要和你在一起--内容分享
镇江亲亲宝贝早期教育中心--陈玲
    应北京成人教育协会的邀请,本人有幸在2011年1月6日至1月13日参加了这次宝岛台湾蒙台梭利教学的观摩与培训,8天时间里,我们绕岛一周,沿途参观了不同地区的4所幼儿园及与之相关的早教中心机构,每一所幼儿园都有近一二十年的蒙氏教学的办园历史,最长的达三十多年。通过这几天的参观与学习可以说对台湾蒙台梭利幼儿教育有了一些大致的了解,以及带给我心灵上的一些感受。
    感受一:不打断孩子学习的情绪

   第一天九点左右我们参观新竹天生幼稚园,来到蒙氏教室,看到孩子们有序的操作着手里的材料,每一组活动都不同,有的在切香蕉,有的在做数学,还有的在绘图等,尽三十的孩子没有人大声喧哗,都在专心的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当我想询问一个孩子时,旁边的老师用手势制止了我,让我赶到非常的好奇。事后带着疑问的心里询问这个老师,老师的话给我排解了心中的疑惑:原来只要幼儿在学习过程中“没有伤害自己、没有伤害他人、没有伤害教具”,教师一般不介入幼儿的活动,她们强调“不打断孩子的学习情绪”,如果必须介入时,她们的动作、声音都很轻,除了所指向的幼儿,其他人几乎听不到。后来参观了几所幼儿园都是如此。
      幼儿教育须以人为本。3~6岁是人生的关键期,幼儿教育不仅仅是为入小学作准备,更重要的是为他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不可否认,孩子的可塑性很大,但归根结底,存在着他自身的发展规律。我们必须尊重这种生命成长规律。“成人的介入应强调不打断孩子的学习”引起我们的反思,在我们的教学中,成人有没有过多地介入?是否考虑过幼儿也有他们的学习情绪?怎样才能不打断孩子的学习情绪呢?
      感受二:
     真正的做到了以“孩子为中心”

蒙台梭利幼儿园所采用的教育手段以幼儿自由活动为主、集体活动为辅,强调以幼儿为中心,教师每天都要有记录,观察孩子、设置学习环境,协助幼儿自己教育自己,让小朋友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中形成独立和自信,然后在分享中获得快乐。
     例如:铺路。我们参观的那几天刚好一直在下雨,园内通向花园的一条小路有了很多的泥泞。由发起者的小朋友进行了构想,先是如何来铺,用什么材料,怎样来做。然后孩子们根据现有材料“木板”来进行协作。通过“冲洗-烘干-刷漆-设计造型-美丽的路”这一系列程序根据每个孩子的年龄特点进行分工。最后的结果让我们所叹惊,孩子们就像一个个设计师一样,那样的有条有序,做事的专注和合理的分工。在这个环境中教师所担任的角色是指导者、观察者、环境与幼儿互相协调者,让幼儿以自己的学习意向和学习速度来教育自己。
      感受三、较高的师资队伍

我们对园长的总体感觉是有理想、有抱负、有高层次的需要,工作有激情,文化素质高,教育理念相当清晰。如长青幼稚园的曹园长,为了办好这所蒙氏幼儿园,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磨练,自己亲自赴美国历经6年的专业洗礼获得了美国蒙特梭利学会A.M.S.3-6岁合格教师资格,有着15年的教龄,对于我们的到来,她们热情接待,精心准备各个环节,我们会不断地听到“分享”两字,她们认为“分享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教师给我们的印象是文明、礼貌、有涵养。蒙特梭利幼儿园教师的要求较高,是毕业于师范院校幼教科(或系)后再经过学习培训,获得蒙特梭利A.M.S.教师资格后,才能担任该职。在蒙氏幼儿园基本上都是混龄教学,也就是说每个班级里都有小中大不同年龄的孩子,这给教师带来相当大的教学难度。每天都要记录每个孩子的当天操作内容,教师要根据孩子的操作的难易程度定期更换材料,而且对每个孩子的要求也不同。例如:有柄插座圆柱体 3岁孩子只需要掌握每一组的变化;四岁的孩子需要两组进行对比;5岁的孩子四组同时进行比较。从中可以看出老师对每位孩子都要了如指掌,根绝幼儿发展的敏感期提供材料

几天的参观学习,很多的感受无法用言语表达,他们园舍虽然和国内的园所比起来是那么的陈旧和袖珍,然而他们的软环境确是我们没有办法比拟的,蒙氏幼儿园的开展非一日之功,这几所幼儿园沉淀着他们对蒙氏教学与经验的积累。而非我们现在所谓的蒙氏速成班,很多的幼儿园打着蒙氏教学的旗号,有多少能够遵循蒙氏的教学理念来真正的为孩子建造有准备的教育环境。

    一路走来看看我们园所的蒙氏教学,和他们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在培训期间本人已于他们的蒙台梭利机构建立了友好的协作关系,我们将在新园---丹徒新区绿之缘小区内的亲亲宝贝早教中心--系统的运用该协会的优良教学,全力打造有内涵的蒙台梭利教学体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