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教学模式”在书法教学中的运用
(2013-11-26 08:09:57)分类: 8、教研论文 |
“分层教学模式”在书法教学中的运用
一、了解学情,合理分层
书法课堂教学面对的是不同层次的学生,他们文化基础不一,学习心态不一,书法功底不一,这给保证课堂秩序和提高教学质量带来一定的困难。这就需要打破统一的教学模式,进行复式分层教学,这已是不可置疑的现实。在对学生进行分层时,应先通过调查研究,将学生分成A、B、C三级。A级学生学习成绩好,对书法学习感兴趣,能力强,悟性高,是本学科的学习骨干。B级学生是那些具有一定书法可塑性,但学习不是很努力,只要老师稍加指导,就能取得好成绩的学生,他们是本学科的中坚力量。C级学生是对书法学习兴趣不高,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他们后进的原因,千差万别。在教学中要加强对这类学生的转化。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组织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自愿的基础上,组成互助合作学习小组。原则上每一小组A、B、C三个层次的学生都有。由A层次的学生担任组长,在班级内营造一个互助学习的氛围。
二、确立分层目标,优化教学进程
1、分层设标、分类要求
根据课标的要求,对各层次的学生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C层次的学生要求掌握基础知识,学会基本笔法;B层次学生要求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基本笔法,并有一定的结构知识;A层次学生要求在B层次学生的基础上,培养独立完成创作的能力。如一节教“自、量、置”的教学目标可分为三个层次:C层次学生可以要求他们通过临摹,掌握长横与短横的书写技巧。针对B层次学生,要求其掌握长、短横书写技能外,能把握点划间距的匀称。针对A层次学生,要求其在B层次学生的基础上,能联想到其他类似字的结构书写。各层次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各层次学生通过努力都能达到的。这样才能调动各层次学生的积极性,使每层次的学生都能完成作业,体会到成功带来的快乐。
2、分层授课,分层推进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课堂教学应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水平和教学目标,对课本内容作相应的调整和组合。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实施目标的过程中,要做到既要兼顾全体,又要照顾一般,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在课堂提问中,也要做到层次分明,难易相当,使每类学生都有机会回答问题,让C层次的学生也能在回答问题中体会到成就感,最终达到全面训练,共同提高的目的。一般情况下,提问C层次学生的是一些课本基础知识,较为直观的问题;B层次是一些通过推理、论证得出结论的问题,而A层次学生由于基础较好,悟性高,课堂提问则具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往往是一些抽象性较强的问题。
总之,问题的提出、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应当成为分层教学贯穿始终的一个重要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行为。
3、分层训练
课堂技能训练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应该设计多层次的练习供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题型的设计由易到难成阶梯形,适应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另外分层训练时,还可以通过设计必做题和选做题的形式,供学生选择,其中必做题要求要求A、B、C层次学生都要完成,选做题允许学生不全部完成,或同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这样在学生学习中形成竞争意识,促进学生书法素养的提高。
总之,在作业和练习的设置上,也应在内容和数量上分类要求,既要让后进生通过努力可以完成,又要让优等生不会因为太易而应付;既要让后进生反复练习,掌握课内知识,又要让优等生有时间涉足课外,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水平。对待中等生,要努力做好优化工作,特别是做好那些素质好、努力程度不够的学生的思想工作。那些素质不高但努力肯学的学生,他们的学习态度应当成为各层次学生学习的榜样。
4、分类指导,分层补偿
学生训练时,教师要做好课堂巡视,及时反馈信息,加强对B、C层次学生的辅导。对C层次学生,课后尽可能面对面地辅导,确保C层次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同时,还可让C层次的学生经常参加集体活动,如参加班级黑板报的书写,让他们在集体教育中,克服自卑,享受成功的喜悦。对A层次的学生要积极组织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开拓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的书法知识。
总之,在分类指导时,既要重视优生的提高与发展,又要确保后进生的转化。要积极开展学习互助小组活动,最终使各层次学生全面达标。
三、对学生的作业和练习的评价,采取“不同标准,分层评价”的方法
许多教育家多次呼吁“评价应多几把尺子,多一把尺子将会多一批好学生。”在书法教学活动中,我们的评价方式也应考虑每个学生的个性、情感、态度、习惯、学习方式等的差异性呈现出的多元的评价状态。同一层次的作业,C层次的学生得分可超过B层次的,B层次的分值可超过A层次的学生。这样可以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评价有所区别。对于C层次学生的点滴进步都应加以表扬,鼓励他们努力向更高一层次发展。对B、A层次的学生所取得的进步,应采用竞争评价,高标准、严要求,促进他们更加努力奋进。
总之,对学生作业的评价,应从以往过于重视书法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转到重视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养成的评价。评价的主体应从单向性转到多向性和交互性;评价的角度从终结性转向过程性和发展性。最终才能通过书法教学起到促进全体全面发展的作用。
实践证明:分层教学较好地落实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有效地促进了各层次学生的发展,为新课标的全面推进提供了有力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