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音版说文解字》注的是什么音?

标签:
杂谈文化 |
http://s4/small/003ctHJNzy77oz0GLF983&690
最近看到一本《注音版说文解字》(中华书局2015年6月第一版),其“出版说明”称:“中华书局2013年以陈昌治本为底本,印行了《说文解字》。读者来信反映由于对反切不熟悉,阅读使用过程中仍有不便,因此我们请愚若先生根据反切及学界研究成果一一加注汉语拼音,出版此注音本,以方便读者”云云。据此,该书所注的应该是反切的读音,而《说文解字》中的反切,“出版说明”也提到是北宋初年徐铉据孙愐《唐韵》加注的,反映的是唐代的读音,笔者对古汉语语音并无研究,但知道中古汉语(从六朝到宋代)的声调与现代汉语最明显的区别是有入声,笔者将该书粗粗翻阅了一下,发现凡入声字,所注音都是按现代汉语的声调来标注的,如“八(博拔切)”、“悉(息七切)”、“吸(许及切)”、“七(亲吉切)”都标作阴平;“毒(徒沃切)”、“菊(居六切)”、“福(方六切)”、“吉(居质切)”都标为阳平;“百(博陌切)”、“尺(昌石切)”、“谷(古禄切)”、“甲(古狎切)”都标为上声;“吏(力置切)”、“禄(卢谷切)”、“祝(之六切)”、“落(卢各切)”都标成去声等等,且读音与现代汉语完全一致。也就是说,在这本自称按《唐韵》反切注音的书中,入声已经消失,而且也没有作一个说明,这会让人们误以为唐代就没有入声了,这真是误人子弟啊。如果这个所谓《注音版说文解字》声明所标的就是普通话读音,也就罢了,当然这也就没有什么价值了,因为大家需要知道某个字的读音,自己可以去查字典。而这个自称根据反切及学界研究成果加注的拼音实际注的却是今音,这就不能不让人有一种受骗的感觉,作为一个百年老店——中华书局,这样糊弄读者是为什么呢?
前一篇:央视知错即改,点赞!
后一篇:来梦湖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