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唐玄宗时“丹阳郡治”究竟在哪里?

(2015-11-20 20:44:21)
标签:

历史

文化

杂谈

                     ——《几种新编金陵诗词选本指谬》之五

《诗都南京·李白卷》里对古代地名的注解有不少是错误的,如将《横江词》的“横江”解释作“指扬子江中今安徽芜湖至南京一段的长江,这一段江面由南而北,将由西向东流的长江横了过来”,其实“横江”就是一个地名,《李白集校注》引《太平寰宇记》说:“横江浦在(和州历阳)县东南二十五里,……对江南岸之采石,往来济渡处”。另外长江从九江起就开始呈南北走向,而非始自芜湖。

郭先生在《诗都南京·李白卷》里还收录了《永王东巡歌》的第六首“丹阳北固是吴关”,注云:“丹阳,隋唐时郡名,隋唐时南京一带为丹阳郡辖地,此丹阳为今南京市,而非现在镇江市所属之丹阳。丹阳郡治设在今南京市内东南部”,此注大错!记得201210郭先生在《金陵晚报》“老南京”专栏发表了一个所谓新观点,说王昌龄的名诗《芙蓉楼送辛渐》中的“芙蓉楼”其实在南京,主要依据就是诗中点到了芙蓉楼的所在地是“丹阳”,而“丹阳”曾是南京的古称。笔者随即写了一篇文章《王昌龄送辛渐的“芙蓉楼”在南京吗》予以驳斥,可能是《金陵晚报》的编辑比较倾向郭先生的观点,对笔者的意见不予理睬,所以郭先生在他的这本书里仍坚持“唐代丹阳郡治在南京”的错误认识。因此有必要再对“丹阳”这个地名的演变作一番考究。

“丹阳”确系南京的古称之一,最早可追溯到秦始皇时设立的“丹阳县”,其辖境包括今江宁区西南一隅、溧水、高淳部分地区及安徽省当涂县,县治就在今江宁区与安徽省当涂县交界处的丹阳镇。秦及汉初,丹阳县隶属鄣郡,汉武帝时改鄣郡为丹阳郡,辖丹阳、秣陵、江乘等17县(辖境约相当于今江苏西南部、皖南、浙江西北部和江西东北部一隅),郡治设在宛陵县(今安徽宣城)。汉献帝建安二十六年(221),孙权将丹阳郡治从宛陵迁至建业,自此,南京又称“丹阳”。西晋以后“丹阳郡”辖地日益缩小,隋灭陈后,废丹阳郡,秦汉以来的“丹阳县”亦为东晋南朝侨置在这里的“当涂县”所取代。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又恢复丹阳郡,辖江宁、溧水、当涂三县。唐高祖武德三年(620),再废丹阳郡,之后就没有再在南京恢复了,实际上从这一年开始的一百多年,“丹阳”这个地名消失了,不过在这一时期如提到“丹阳”仍可以认为是指南京。但到了唐玄宗天宝元年(742),改润州为丹阳郡,郡治设在丹徒(即今之镇江市),改曲阿县为丹阳县(即今之丹阳市),从此“丹阳”之名就不再属于南京了。虽然在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又改丹阳郡为润州,但丹阳县之名一直为原曲阿县所有,直到今天。李白的《永王东巡歌》及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均作于唐玄宗改润州为丹阳郡之后,诗中的“丹阳”是指当时的丹阳郡治,也就是今天的镇江市是确凿无疑的,何况李白在诗中还明白无误地写着“丹阳北固”,北固山正是镇江的地标之一。

    如果说隋唐时南京一带为丹阳郡辖地,这倒没错,前文已说过,隋炀帝时恢复丹阳郡,辖江宁、溧水、当涂三县,其时丹阳郡即指南京。但到了唐朝,南京的政治地位倍受压抑,唐朝290年中除唐初尚未稳定的8年、唐肃宗前期国家尚处于混乱中的6年、以及唐朝灭亡前20年,南京曾为州(唐初一度称扬州、蒋州,后改州时皆称昇州)、郡(唐朝刚建立时延续隋朝的建置称丹阳郡3年,唐肃宗至德二年曾一度称江宁郡)一级外,前后共有255年南京都降为县一级(曾一度名归化、金陵、白下、称江宁、上元的时间较长),并隶属于润州(州治设在今镇江市),唐玄宗天宝年间,改润州为丹阳郡,郡治仍在今镇江市。说“丹阳郡治设在今南京市内东南部”,那是六朝时的丹阳郡,与唐朝的丹阳郡风马牛不相及!

    补充一点,要了解唐代政区及地方行政建置沿革,可参阅《旧唐书·地理志》、《新唐书·地理志》、《元和郡县图志》、《太平寰宇记》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