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之《论语》19.4
(2018-09-17 10:05:51)
标签:
槐柳先生槐榆柳国学论语读书笔记 |
分类: 读书笔记 |
读书笔记之《论语·篇十九〈子张〉》孔子及其弟子
【原文】
19.4子夏曰;“虽小道(1),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2),是以君子不为也。”
【注释】
(1)小道:指各种农工商医卜之类的技能。
(2)泥:阻滞,不通,妨碍。
【集注】
泥,去声。小道,如农圃医卜之属。泥,不通也。杨氏曰:“百家众技,犹耳目鼻口,皆有所明而不能相通。非无可观也,致远则泥矣,故君子不为也。”
【钱穆】
孔子之道大,博学多闻而一以贯之。小道窥于一隙,执于一偏,非谓其无所得,就其所见所执,亦皆有可观;但若推而远之,欲其达于广大悠久之域,则多窒泥而难通,故君子不为也。或曰:此重经世之义。小道,如农、圃、医、卜、百家众技,擅一曲之长、应一节之用者皆是。当与“君子不器”章参读。
[白话试译]
子夏说:“就算是小道,也一定有可观处。但要行到远处,便恐行不通。所以君子不走那小道。”
【译文】
子夏说:“虽然都是些小的技艺,也一定有可取的地方,但用它来达到远大目标就行不通了,所以君子不从事这些小技艺。”
【自译】
子夏说:“即便小道,也必定有可观之处,但要达到高远的境地那恐怕会有阻碍,因此君子不为小道。”
【再译】
子夏说:“即便小道,也必定有可观之处,但只怕会陷在里面妨碍了对大道的追求,因此君子不为小道。”
【感悟】
子夏所言虽然并不能完全代表老师的观点,但基本可以反映出儒家对道所持的立场和观点。儒家之道,本质是人道,蓝本是西周以来的政治、文化、礼乐制度,核心是仁礼道德。农、医之类的行业技艺被儒家认为是小行小道,这些小道也有水平高超的人,但不能和儒家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相提并论,甚至,一个人如果沉溺在小道里,反而会阻碍他对大道的追求,所以君子是不从事小道的。子夏之论,颇有些“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意味。不得不说,儒家的这种观点,对后世读书人的影响极其深远,甚至对学者的学习领域和钻研方向有着决定性的意义,因此,也不得不说,儒家的这种观点是狭隘的、片面的,这也成为儒学备受质疑的原因之一。
【后记】
[参看资料]
朱熹《论语集注》、钱穆《论语新解》、南怀瑾《论语别裁》、李泽厚《论语今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