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之《论语》14.42
(2018-06-07 16:47:48)
标签:
槐柳先生槐榆柳国学论语读书笔记 |
分类: 读书笔记 |
读书笔记之《论语·篇十四〈宪问〉》孔子及其弟子
【原文】
14.42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1)。”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2)。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
【注释】
(1)安人:使上层人物安乐。
(2)安百姓:使老百姓安乐。
【集注】
【钱穆】
君子:此君子指在上位者。
修己以敬:即修己以礼也。礼在外,敬其内心。
修己以安人:人与人相处,己不修,如何安人?就一家言,一己不修,一家为之不安。就一国与天下言,在上者不修己,即在下者无得安。
修己以安百姓:安人之“人”,指政府百官与己接触者言。百姓,指社会群众与己不相接触者言。一己不修,即政府群僚皆为之不安,连及于天下众庶亦为之不安。人道莫大于能相安,而其端自安己始。安己自修敬始。孔门本人道论政事,本人心论人道,此亦一以贯之,亦古今通义。
尧、舜其犹病诸:病,苦其不足。《论语》又云:“君子笃恭而天下平。”笃恭即修己以敬。天下平,即百姓安。今试问一人笃恭,遂可以平天下乎?故曰: “尧舜其犹病诸。”尧、舜尚嫌有不能,自尧、舜以下,能笃恭,能修己以敬,岂遂能使百姓安而天下平?子路屡问:“如斯而已乎”?正疑仅此之不足。然世固无己不安而能安人者。亦无己不敬而能敬人者。在己不安,对人不敬,而高踞人上,斯难为之下矣。孔子所言,悬之千百世之后,将仍见其无以易,此所以为圣人之言。故欲求百姓安,天下平,惟有从“修己以敬”始。至于百姓之不尽安,天下之不尽平,尧、舜犹以此为病。孔子盛推尧、舜,而《论语》言“尧、舜其犹病诸”者凡二见,则人力有限,所以君子又贵乎知命。
[白话试译]
子路问:在上位的君子,该如何始得呀?先生说:“把敬来修己。”子路说:“这样就够吗?”先生说:“修己可以安人。”子路又说:“这样就够了吗?”先生说:“修己可以安群众。若说到安群众,就连尧舜也还怕力量不足呀!”
【译文】
子路问什么叫君子。孔子说:“修养自己,保持严肃恭敬的态度。”子路说:“这样就够了吗?”孔子说:“修养自己,使周围的人们安乐。”子路说:“这样就够了吗?”孔子说:“修养自己,使所有百姓都安乐。修养自己使所有百姓都安乐,尧舜还怕难于做到呢?”
【自译】
子路问君子之道。先生说:“用敬来修行自我。”问:“如此而已吗?”说:“修己可以安人。”问:“如此而已吗?”说:“修己可以安百姓。修己可以安百姓,就是尧舜这方面大概也有不足吧?”
【感悟】
这里的君子大概是指做官从政。孔丘先生告诉子路一个“敬”字,让他以敬修身,体会敬事、敬人的重要性,只有敬重事业,尊重他人,才能勤勉谨慎的为人做事,才能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当然,这也是针对子路的个性因材施教的。子路又问,加强自身修养就行吗?先生又点播他他,自身修养高了,就可以安定他人。子路还是不明白,又问,就这样行吗?先生有点儿不高兴了,怎么不行,自己修养高,政治水平自然就高,安抚一方百姓还不是手到擒来的事儿?就是安定天下那也不难。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尧舜这样的圣人还一直在修身方面下苦功夫呢,生怕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好,你说修身重不重要?子路于是诺诺而退。
【后记】
[参看资料]
朱熹《论语集注》、钱穆《论语新解》、南怀瑾《论语别裁》、李泽厚《论语今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