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槐柳先生
槐柳先生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2,176
  • 关注人气:1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书笔记之《论语》14.34

(2018-05-30 11:08:56)
标签:

槐柳先生

槐榆柳

国学

论语

读书笔记

分类: 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之《论语·篇十四〈宪问〉》孔子及其弟子

【原文】

14.34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集注】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

或人所称,今见老子书。德,谓恩惠也。

子曰:“何以报德?

言于其所怨,既以德报之矣;则人之有德于我者,又将何以报之乎?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于其所怨者,爱憎取舍,一以至公而无私,所谓直也。于其所德者,则必以德报之,不可忘也。或人之言,可谓厚矣。然以圣人之言观之,则见其出于有意之私,而怨德之报皆不得其平也。必如夫子之言,然后二者之报各得其所。然怨有不雠,而德无不报,则又未尝不厚也。此章之言,明白简约,而其指意曲折反复。如造化之简易易知,而微妙无穷,学者所宜详玩也。

【钱穆】

以德报怨:此四字见《老子》书。《论语》二十篇,无及《老子》其人其书者;有之,惟此四字,可破后世相传孔子学于老耼之浮说。殆是当时有此语,后为《老子》书者有取焉,非或人引《老子》书为问。

何以报德:以德报怨,若为忠厚,然教人以伪,又导人于忍,否则将使人流于浮薄。既以德报所怨,则人之有德于我者,又将何以为报?岂怨亲平等,我心一无分别于其间?此非大伪,即是至忍,否则是浮薄无性情之真。

以直报怨:直者直道,公平无私。我虽于彼有私怨,我以公平之直道报之,不因怨而加刻,亦不因怨而反有所加厚,是即直。君子无所往而不以直道行,何为于所怨者而特曲加以私厚?

以德报德:人之有德于我,我必以德报之,亦即直道也。然德不论厚薄。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若计较厚薄以为报,是非以德报德,乃以利偿利矣。此又小人之至私至薄,非所谓报德。

本章之言,明白简约,而其指意曲折反复,如造化自然之简易而易知,又复微妙而难穷,其要乃在我之一心。我能直心而行,以至于斟酌尽善,情理兼到,而至于无所用心焉。此真学者所当深玩。

[白话试译]

或人问道:“以德报怨,如何呀?”先生说:“那么又如何报德呢?不如有怨以直报,有德以德报。

【译文】

有人说:“用恩德来报答怨恨怎么样?”孔子说:“用什么来报答恩德呢?应该是用正直来报答怨恨,用恩德来报答恩德。”

【自译】

有人说:“以德报怨,如何?”先生说:“那以何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感悟】

孔丘先生就是这点让人佩服,他坚持的道德修养不是什么假惺惺的伪修养,也不是沽名钓誉悖逆本性的故弄玄虚,而是儒家用世的真精神。以德报怨,是个大命题,但孔丘先生坚持了自己的观点,他的回答很干脆:“以德报怨那以什么报德呢?还是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比较合适。”这里的直,含义不仅是公平正直,还应该有人的情感本性在里面,应该从“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这句话中体会直的含义。施怨者不承担相应的后果何以知收敛?又何以惩恶?何以戒人?施德者或许不需他人回报,但不以德报之,何以扬善?何以为继?

或说,以德报怨是老子主张,但真是老子本意吗?还是后来断章取义传为了道家思想了呢?

《道德经·六十三章》:“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道德经·七十九章》:“和大怨,必有馀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在六十三章里,“报怨以德”的位置很是突兀,这个姑且不论,我们看七十九章里:“和大怨,必有馀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老子这话和孔丘先生所言好像没有吵架的必要。

个人以为,儒家不是宗教,也没有必要与宗教相互攻击。各种宗教都能自圆其说,个人喜好也无可厚非。佛家舍身饲虎,自有佛家慈悲。圣经打右脸献左脸,自有耶稣真义。不必尊此耻彼。

【后记】

    恩仇必报,那是侠义精神。出乎本性,合于礼法,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这是儒家思想。

 

                                                              槐榆柳

                                                           2018529

[参看资料]

朱熹《论语集注》、钱穆《论语新解》、南怀瑾《论语别裁》、李泽厚《论语今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