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书笔记之《论语》14.3

(2018-04-23 12:33:47)
标签:

槐柳先生

槐榆柳

国学

论语

读书笔记

分类: 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之《论语·篇十四〈宪问〉》孔子及其弟子

【原文】

14.3子曰:“邦有道,危(1)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2)。”

【注释】

(1)危:直,正直。

(2)孙:同“逊”。

【集注】

行、孙,并去声。危,高峻也。孙,卑顺也。尹氏曰:“君子之持身不可变也,至于言则有时而不敢尽,以避祸也。然则为国者使士言孙,岂不殆哉?”

【钱穆】

危言危行:危,有严厉义,有高峻义,有方正义。此处危字当训正。高论时失于偏激,高行时亦失正。君子惟当正言正行,而世俗不免目之为厉,视之为高;君子不以高与厉为立言制行之准则。

言孙:孙,谦顺义。言孙非畏祸,但召祸而无益,亦君子所不为。

[白话试译]

先生说:“国家有道,便正言正行。国家无道,仍必正行,但言辞当从谦顺。”

【译文】

孔子说:“国家有道,要正言正行;国家无道,还要正直,但说话要随和谨慎。”

【自译】

先生说:“国家政治清明时,言语正直行为端正。国家政治昏暗时,行为端正言语谨慎。”

【感悟】

无论国家有道无道,行为都要端正,但国家无道时说话就要小心,避免招致不必要的祸端。需要注意的是,孔丘先生还说过:“有道则见,无道则隐。”又说过:“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卷而怀之。”所以,并不只是“有道危言危行、无道危行言孙”而已。

《论语别裁》本章用五朝为官的冯道来举例实在不大合适。司马光这样评论冯道:“臣愚以为忠臣忧公如家,见危致命,君有过则强谏力争,国败亡则竭节致死。智士邦有道则见,邦无道则隐,或灭迹山林,或优游下僚。今道尊宠则冠三师,权任则首诸相,国存则依违拱嘿,窃位素餐,国亡则图全苟免,迎谒劝进。君则兴亡接踵,道则富贵自如,兹乃奸臣之尤,安得与他人为比哉!或谓道能全身远害于乱世,斯亦贤已。臣谓君子有杀身成仁,无求生害仁,岂专以全身远害为贤哉!”

司马光和孔丘先生的意见大致相同,邦无道你可以退隐,但朝代换来换去,你却和不倒翁似的,那品行绝对高不到那里去。

【后记】

    祸从口出,言多必失,先学说话,再学闭嘴。只不过,学会说话不难,学会闭嘴却不易。

 

                                                              槐榆柳

                                                           2018422

[参看资料]

朱熹《论语集注》、钱穆《论语新解》、南怀瑾《论语别裁》、李泽厚《论语今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