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书笔记之《论语》9.11

(2017-11-19 22:54:20)
标签:

槐柳先生

槐榆柳

国学

论语

读书笔记

分类: 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之《论语·篇九〈子罕〉》孔子及其弟子

【原文】

9.11子疾病,子路使门人为臣(1)。病间(2),曰:“久矣哉,由之行诈也。无臣而为有臣。吾谁欺?欺天乎?且予与其死于臣之手也,无宁(3)死于二三子之手乎?且予纵不得大葬(4),予死于道路乎?”

【注释】

(1)为臣:臣,指家臣,总管。孔子当时不是大夫,没有家臣,但子路叫门人充当孔子的家臣,准备由此人负责总管安葬孔子之事。

(2)病间:病情减轻。

(3)无宁:宁可。“无”是发语词,没有意义。

(4)大葬:指大夫的葬礼。

【集注】

子疾病,子路使门人为臣。

夫子时已去位,无家臣。子路欲以家臣治其丧,其意实尊圣人,而未知所以尊也。

病闲,曰:“久矣哉!由之行诈也,无臣而为有臣。吾谁欺?欺天乎?

闲,如字。病闲,少差也。病时不知,既差乃知其事,故言我之不当有家臣,人皆知之,不可欺也。而为有臣,则是欺天而已。人而欺天,莫大之罪。引以自归,其责子路深矣。

且予与其死于臣之手也,无宁死于二三子之手乎?且予纵不得大葬,予死于道路乎?”

无宁,宁也。大葬,谓君臣礼葬。死于道路,谓弃而不葬。又晓之以不必然之故。范氏曰:“曾子将死,起而易箦。曰:‘吾得正而毙焉,斯已矣。’子路欲尊夫子,而不知无臣之不可为有臣,是以陷于行诈,罪至欺天。君子之于言动,虽微不可不谨。夫子深惩子路,所以警学者也。”杨氏曰:“非知至而意诚,则用智自私,不知行其所无事,往往自陷于行诈欺天而莫之知也。其子路之谓乎?”

【钱穆】

子疾病,子路使门人为臣。病间,曰:“久矣哉!由之行诈也!无臣而为有臣,吾谁欺?欺天乎?且予与其死于臣之手也,无宁死于二三子之手乎?且予纵不得大葬,予死于道路乎?”

疾病:疾甚曰病。

使门人为臣:为孔子家臣也。大夫之丧,由家臣治其礼。为家臣者,盖谓制丧服及一切治丧之具之准备。门人,即诸弟子。

病间:病少轻减。

久矣哉!由之行诈也:孔子病时不知,轻减后始知。责子路行诈道,谓其不自今日始,盖子路咎在不知,其所不知则非自今日始。子路无宿诺,凭其片言而可以折狱,岂有“久矣行诈”之事?故知行诈专指此事言。久矣哉,指此行诈之所由来。

无臣而为有臣:孔子尝为大夫,有家臣。今已去位,若病不起,不得仍以大夫礼葬。子路使门人为家臣,故曰无臣而作为有臣,将谁欺?欺天,则正见其无人可欺。

且予与其死于臣之手也,无宁死于二三子之手乎:无宁,宁义。孔子谓我与其有家臣治丧,岂不更愿由门弟子治此丧事?大夫丧有定礼,门弟子之丧其师,则无礼可据。孔子日常好言礼,相传孺悲学礼于孔子而〈士丧礼〉于是乎书,其事当在此章之后,则孔子此番病时,尚亦无〈士丧礼〉可循。且《左传》:“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其间别无士之一级。在大夫与庶人之间有士,礼之及于士,其事皆由孔门设教始。今孔子若病而卒,在当时实亦无礼可循,无丧可治。子路心尊孔子,谓不宜临丧无礼,乃欲以大夫礼治孔子之丧,而不知其不可。其后孔子死,诸弟子心丧三年,此为无礼起礼,其事备载于《史记》。而孔子此处之所以告子路,则尤有深意。孔子之道之尊,在其有门人弟子,岂在其能有家臣?孔子心之所重,亦重在其有诸弟子,岂重在其能有家臣?子路泥礼未达,使诸弟子作为孔子之家臣,欲以大夫礼丧孔子,即诸弟子殆亦与子路同此见解。今经孔子发此一问,正好使子路及诸弟子共作深长之思。读此章者,当悟孔子当时言礼之真实分际所在,又当知孔子言礼,与其言仁、言道所分别处。至于孔子之可尊,其所以为百世之圣者,在其创师道,不在其曾为大夫。此在今日,人尽知之。然在当时,即孔子弟子,或所不知。然孔子亦不欲明白以此自尊,而此一问,则已深切道出此意。此章虽具体叙述一事,而涵蕴义深,读者其细思之。

大葬:谓以君臣礼葬。

死于道路:谓弃于道路,无人葬之。或说:此章乃孔子将返鲁,于道中适得病,故有“死于道路”之语。然孔子此问,其于无礼起礼之义,启发深切,不可不知。

今按:孔子有言:“人而不仁,如礼何?”此章子路使诸弟子为孔子家臣,亦其平日尊亲其师之意,其心有仁,而终未达一间,则若不为仁而为诈。是亦所谓“如礼何”之一例。学者遇此等处,最当深究。

[白话试译]

先生病得很重,子路派使先生门人作为先生的家臣,来预备丧事。先生病减了。说:“很久了呀,由的行此诈道呀!我没有家臣,装作有家臣,这将骗谁呢?难道要骗天吗?而且我与其死在家臣们手里,还不是宁愿死在你们学生们的手里吗?我纵使不得用君卿大夫们的葬礼,难道我就死在道路上,没人来葬我吗?”

【译文】

孔子患了重病,子路派了(孔子的)门徒去作孔子的家臣,(负责料理后事,)后来,孔子的病好了一些,他说:“仲由很久以来就干这种弄虚作假的事情。我明明没有家臣,却偏偏要装作有家臣,我骗谁呢?我骗上天吧?与其在家臣的侍候下死去,我宁可在你们这些学生的侍候下死去,这样不是更好吗?而且即使我不能以大夫之礼来安葬,难道就会被丢在路边没人埋吗?”

【自译】

孔丘先生病得很重,子路让门人充作老师的家臣。病减轻了些,先生说:“很久了啊,子路这样行诈。本来没有家臣却充作有家臣。这欺骗谁呢?是欺骗上天吗?况且我与其这样死在家臣手里,我不是宁愿死在你们几个弟子手里吗!况且我纵然不能盛葬,但我是死在道路上了吗?”

【感悟】

孔丘先生对礼看得最重,诸侯违礼,他尚且要痛责,何况他自己?所以他是绝不愿意违礼的。子路等弟子可能见老师病重,想用大夫的规格给老师治办后事,而这样的大葬必须由家臣来操办才合乎礼仪,所以就让门人来充作老师的家臣。孔丘先生病好了些,知道了这种情况,他自然很生气。因为自己没有官职,是不能有家臣的,死后更不能举办什么不合身份的大葬。于是,他愤愤地说:子路你这小子,一贯地使诈。不该有家臣的你给我弄个家臣,这骗谁呢这?骗天吗?至于葬礼,我宁愿死后由你们几个弟子来给我操办后事,我是寿终正寝的,又没有横死在路途,什么大葬不大葬的,堂堂正正的、自自然然的不是很好吗?

【后记】

虚假的装饰通常不会为本色添彩,恰恰相反,这样的装饰反而玷污了本色的清白。道德和学问最是容不得这样的虚假。

 

                                                              槐榆柳

                                                           20171117

[参看资料]

朱熹《论语集注》、钱穆《论语新解》、南怀瑾《论语别裁》、李泽厚《论语今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