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书笔记之《论语》8.13

(2017-10-31 12:28:55)
标签:

槐柳先生

槐榆柳

国学

论语

读书笔记

分类: 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之《论语·篇八〈泰伯〉》孔子及其弟子

【原文】

8.13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1),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注释】

(1)见:同现。

【集注】

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

好,去声。笃,厚而力也。不笃信,则不能好学;然笃信而不好学,则所信或非其正。不守死,则不能以善其道;然守死而不足以善其道,则亦徒死而已。盖守死者笃信之效,善道者好学之功。

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见,贤遍反。君子见危授命,则仕危邦者无可去之义,在外则不入可也。乱邦未危,而刑政纪纲紊矣,故洁其身而去之。天下,举一世而言。无道,则隐其身而不见也。此惟笃信好学、守死善道者能之。

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世治而无可行之道,世乱而无能守之节,碌碌庸人,不足以为士矣,可耻之甚也。晁氏曰:“有学有守,而去就之义洁,出处之分明,然后为君子之全德也。”

【钱穆】

笃信好学,守死善道:信,信此道。非笃信则不能好学。学,学此道,非好学亦不能笃信。能笃信,又能好学,然后能守之以至于死,始能善其道。善道者,求所以善明此道,善行此道。或说:守死于善与道之二者,今不从。

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危国不可入,乱国不可居。不入危邦,则不被其乱。不居乱邦,则不及其祸。全身亦以善道。然君子身居其邦,义不可去,有见危而授命者,亦求善其道而已。此皆守死善道。盖守死者,有可以死、可以不死之别。必知不入不居之几,乃能尽守死善道之节。

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见,犹现,犹今云表现。君子或见或隐,皆所以求善其道。

 

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有道而屈居贫贱,不能自表现,亦不能善道之征。

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邦无道而高居富贵,更是不能善道之征矣。盖世而我身无可行之道,世乱而我心无可守之节,皆可耻之甚。

合本章通体观之,一切皆求所以善其道而已。可以富贵,可以贫贱,可以死,可以不死,其间皆须学。而非信之笃,则亦鲜有能尽乎其善者。

[白话试译]

先生说:“该笃信,又该好学,坚执固守以至于死,以求善其道。危邦便不入。乱邦便不居。天下有道,该能有表现。天下无道,该能隐藏不出。若在有道之邦,仍是贫贱不能上进,这是可耻的。若在无道之邦,仍是富贵不能退,也是可耻的。

【译文】

孔子说:“坚定信念并努力学习,誓死守卫并完善治国与为人的大道。不进入政局不稳的国家,不居住在动乱的国家。天下有道就出来做官;天下无道就隐居不出。国家有道而自己贫贱,是耻辱;国家无道而自己富贵,也是耻辱。”

【自译】

孔丘先生说:“信仰要忠实要爱好学习,志向要死守要秉持正道。危险之邦不要冒入,动乱之地不要久居。天下政治清明、治理有道时就出来做事,天下政治昏暗、治理无道时就藏身隐居。邦国有道,如果贫困并且低贱,那就是可耻的。邦国无道,如果富有并且高贵,那也是可耻的。”

【感悟】

或说此章乃孔丘先生传授为官之道,闻听此说不禁摇头。孔丘先生一生仕途无运,周游列国也是处处碰壁,真正的原因恐怕恰恰是他不谙为官之道。他的政治主张过于理想化,别说在春秋时期施展不开,放在任何一个时期,统治阶级自己也不会真正去按他说的去做,倒是都喜欢让底下的百姓照着来做,这反而成了孔丘先生极大的贡献。就拿本章来说,如果能做官有几个会去隐居?那些隐居的有多少不是沽名钓誉?有多少不是曲线求官?谁还管你有道无道?否则,既然隐居了,为何名声还要大大地为人所知?这样的隐居岂非可笑。至于富贵贫贱,什么时代认为富贵是可耻的?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熙熙攘攘谁为道来?谁为道往?

【后记】

圣人若仍在,不妨再周游列国,又不知作何言讲。

 

                                                              槐榆柳

                                                           20171029

[参看资料]

朱熹《论语集注》、钱穆《论语新解》、南怀瑾《论语别裁》、李泽厚《论语今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