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之《论语》5.16
(2017-04-10 14:34:30)
标签:
槐柳先生槐榆柳国学论语读书笔记 |
分类: 读书笔记 |
读书笔记之《论语·篇五〈公冶长〉》孔子及其弟子
【原文】
5.16子曰:“晏平仲(1)善与人交,久而敬之(2)。”
【注释】
(1)晏平仲:晏婴(公元前578年—公元前500年),字仲,谥平,多称平仲。齐国上大夫,春秋时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
(2)久而敬之:“之”在这里指代晏平仲。
【集注】
晏平仲,齐大夫,名婴。程子曰:“人交久则敬衰,久而能敬,所以为善。”
【钱穆】
晏平仲:春秋齐大夫,名婴。
交:交友。
敬之:此之字有两解:一,人敬晏子。故一本作“久而人敬之”,谓是善交之验。然人敬晏子,当因晏子之贤,不当谓因晏子之善交。一,指晏子敬人。交友久则敬意衰,晏子于人,虽久而敬爱如新。此孔子称道晏子之德。孔门论人,常重其德之内蕴,尤过于其功效之外见。如前子产章可见。今从第二解。
[白话试译]
先生说:“晏平仲善于与人相交,他和人处久了,仍能对那人敬意不衰。”
【译文】
孔子说:“晏平仲善于与人交朋友,相识久了,别人仍然尊敬他。”
【自译】
孔丘先生说:“晏平仲很善于与人相交,不管交往多久都能尊重对方。”
【感悟】
这个晏婴可是春秋时期有名的人物,聪明机智、能言善辩,在政治上、外交上都很了得,南橘北枳、二桃杀三士等等都是他的故事。作为齐国贤臣,晏婴历任灵公、庄公、景公三朝,辅政长达50余年。别看孔丘先生老是表扬这个比他年长27岁的前辈,但这个晏婴对孔丘可是一点也不客气。《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丘35岁时,鲁国内乱,孔丘先生就跑到了齐国,做了齐国丞相高昭子的家臣。有一天,齐景公问政于孔丘先生,先生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景公听了很高兴,就想把尼溪的田地封给他。这时晏婴说话了:“夫儒者滑稽而不可轨法;倨傲自顺,不可以为下;崇丧遂哀,破产厚葬,不可以为俗;游说乞贷,不可以为国。自大贤之息,周室既衰,礼乐缺有间。今孔子盛容饰,繁登降之礼,趋详之节,累世不能殚其学,当年不能究其礼。君欲用之以移齐俗,非所以先细民也。”意思是说孔丘先生的那一套华而不实,不能用来教导人民。齐景公于是打消了重用孔丘的念头,孔丘先生再待着也没什么意思了,只好又返回了鲁国。晏婴的睿智无可置疑,他对孔丘先生的一番评论恐怕也是有一定道理的,这也可能是孔丘先生一直不能在政治上施展才华的重要原因。
【后记】
晏婴实在是为齐国考虑,绝没有嫉贤妒能的意思。秦国后来能统一六国,也充分印证了儒家在乱世的局限性。
[参看资料]
朱熹《论语集注》、钱穆《论语新解》、南怀瑾《论语别裁》、李泽厚《论语今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