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之《论语》4.13
(2017-03-09 18:47:40)
标签:
槐柳先生槐榆柳国学论语读书笔记 |
分类: 读书笔记 |
读书笔记之《论语·篇四〈里仁〉》孔子及其弟子
【原文】
4.13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1)?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2)?”
【注释】
(1)何有:全意为“何难之有”,即不难的意思。
(2)如礼何:把礼怎么办?
【集注】
让者,礼之实也。何有,言不难也。言有礼之实以为国,则何难之有,不然,则其礼文虽具,亦且无如之何矣,而况于为国乎?
【钱穆】
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礼必兼双方,又必外敬而内和。知敬能和,斯必有让。故让者礼之质。为国必有上下之分,但能以礼治,则上下各有敬,各能和,因亦能相让。何有,犹言有何难。
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不能以礼让为国,则上下不敬不和,其极必出于相争。礼岂果为上下相争之工具?如礼何者,犹言把礼怎办?言其纵有礼,其用亦终不得当。自秦以下,多以尊君卑臣为礼,此章如礼何之叹,弥见深切。尊君卑臣,又岂礼让为国之义。
本章言礼治义。孔子常以仁礼兼言,此章独举让字。在上者若误认礼为下尊上,即不免有争心,不知礼有互让义,故特举为说。所举愈切实,所诫愈显明。
[白话试译]
先生说:“若能以礼让来治国,那还有什么困难呢?若不能以礼让来治国,那又把礼怎办呢?”
【译文】
孔子说:“能够用礼让原则来治理国家,那还有什么困难呢?不能用礼让原则来治理国家,怎么能实行礼呢?”
【自译】
孔丘先生说:“能以谦让之礼来处理国政吗?这有什么为难的地方吗?如果不能以谦让之礼来处理国政,那礼制还有何用?”
【感悟】
孔丘先生这段话应该意有所指。夫子处在春秋乱世,别说以礼治国,就是各个诸侯国的国君更替就处处充满着血腥。夫子本身所在的鲁国,由于三桓弄权,君臣之间一直存在着你死我活的政治斗争。夫子不由感叹,看看人家尧、舜,连国家都可以礼让,你们这些君王权贵就没有一点礼让的风度吗?再说,礼让有什么不好,尧、舜不就留下了千古贤名吗?你们这样,是要把上贤的礼让精神置于何地啊?
【后记】
无肉之骨,众狗犹争之,况人之于国乎?夫子一言,于狗必不肯让一骨,于人又岂肯让一国。
[参看资料]
朱熹《论语集注》、钱穆《论语新解》、南怀瑾《论语别裁》、李泽厚《论语今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