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之《论语》1.5
(2016-11-28 16:36:21)
标签:
槐柳先生槐榆柳国学经典读书笔记论语 |
分类: 读书笔记 |
读书笔记之《论语·篇一〈学而〉》孔子及其弟子
【原文】
1.5子曰:“道(1)千乘之国(2),敬事(3)而信,节用而爱人(4),使民以时(5)。”
【注解】
(1)道(dǎo):一本作“导”,作动词用。这里是治理的意思。
(2)千乘之国:乘(shèng),意为辆,这里指兵马。古代军队每乘拥有四匹马拉的兵车一辆,车上甲士3人,车下步卒72人,后勤人员25人,共计100人。千乘之国,指拥有1000辆战车的诸侯国,泛指拥有许多兵马的国家。春秋时代,战争频仍,所以国家的强弱都用车辆的数目来计算,千乘之国在春秋时相当于中等规模的诸侯国。
(3)敬事:敬字一般用于表示个人的态度,尤其是对待所从事的事务要谨慎专一、兢兢业业。
(4)爱人:古代“人”的含义有广义与狭义的区别。广义的“人”,指一切人群;狭义的“人”,仅指士大夫以上各个阶层的人。此处的“人”与“民”相对而言,可见其用法为狭义。
(5)使民以时:时指农时。古代百姓以农业为主,这是说要役使百姓按照农时耕作与收获。也有解释为执政者要按照农时使用民力。也就是指在农闲时使用民力,避免影响农业生产。
【译文】
孔子说:“治理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就要严谨认真地办理国家大事而又恪守信用,诚实无欺,节约财政开支而又爱护官吏臣僚,役使百姓要不误农时”。
【自译】
孔丘先生说:“治理一个中等规模的国家,要慎重地处理国家事务从而取得民众的信任,要节约国家的财物支出从而体现出对民众劳动的爱惜,要在合理的时间役使民众从而维护好依时耕作的民生根本。”
【感悟】
孔丘先生并不是统治阶级的代言人,他提出的治国理政之策是建立在自己的政治理想之上的,但他不可能摆脱历史的以及个人的局限性,所以,不能一味地追究他到底在替谁说话,反而,应该汲取其中直到今天仍然富有积极意义的营养元素。抛开不管处在任何层级的领导干部不说,就是作为一家之长,如果不能谨慎地处理家庭事务,而是抱着拍脑门、拍胸脯、拍屁股、拍大腿的草率态度,靠着一时的心血来潮,那么,轻则失了面子丢了威信,重则使家庭蒙受损失或是影响了家庭成员的健康成长,我看,这样的家长是不合格的,是应该予以谴责的。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