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欣赏课《森林中的铁匠》

(2016-12-14 09:08:18)
标签:

杂谈

分类: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结合《音乐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和思维可视化技术来设定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以听赏乐曲为主线,在教学中不断创设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断激发学生聆听音乐的兴趣,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乐曲,走进乐曲,理解乐曲。音乐欣赏活动,是敏锐感受音乐活动和理性认识音乐意义的心理历程。而音乐欣赏教学则是为实现这一历程而提供适宜的环境。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聆听和体悟音乐的过程。

在小学欣赏教学课堂,如单纯地让学生聆听音乐,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且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师只有采取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抓住他们的兴趣点,方能吸引学生专注地聆听音乐,从而提高审美能力,明确小学音乐欣赏的目的,是吸引学生了解音乐,熟悉音乐,,进而演绎音乐,创造音乐,下面是我教学中的一点感受:

本节课欣赏的是《森林中的铁匠》,这首乐曲长达4分多钟,在短短的40分钟要完成教学任务是比较紧的。所以在一开始我设计了听音涂色,让学生用颜色表示音乐的情绪,但是听音涂色环节,我直接就让学生边听边进入涂色环节,没有先让学生整体感受音乐,让学生有点措手不及。并且在孩子解说涂色环节,有孩子将第二乐段“早晨”涂成了黑色,老师没有加以引导。在小组表演的过程中学生参与度很高,课堂气氛很热烈,但是老师没有及时激励,应该采取小组鼓励的方式。在整堂课的教学中,老师只运用了多媒体呈现课件和思维导图,虽然思维导图采用了超链接音乐,导图也很简单,清晰,但是没有板书,丢掉了传统的教学手段。总结部分,老师向学生有机的渗透了德育教育,体现了这一课题的主题。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学习,吸取经验教训,踏踏实实的走好每一步,努力将“思维可视化”这一主题更好地运用到我的音乐教学中来,更好到为教学服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