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水平测试之命题说话
(2012-09-11 23:47:24)
标签:
普通话命题说话普通话等级考试普通话水平测试考试普通话等级考试时间普通话等级考试真题 |
分类: 两学普通话 |
(一)目的:
(二)要求:
(三)评分:
(1)语音标准程度的分值, 25分。
(2)词汇语法规范程度:
说话不足3分钟,酌情扣分:缺时1分钟
以内(含1分钟),扣1、2、3分;缺时1分钟
以上,扣4、5、6分;说话不满30秒(含
注:
1.说话时间不足2分钟的,“语音面貌”在原有档次上降一档;“词汇语法规范程度”和“自然流畅程度”至多为二档。
2.说话时间不足1分钟的,“语音面貌”在原有档次上降两档;“词汇语法规范程度”和“自然流畅程度”至多为三档。
缺时主要有三种表现:
⑴ 说话录音的开始和结束十多秒时间声音空白,这种现象较多。
⑵ 应试人说话难以继续时,轻易放弃考试。
⑶ 说话过程中,时断时续,多次出现大段的空白。
测试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1)方音流露。
3)自然流畅。
说话中应注意的问题:
1)多用口头语,少用书面语。
2)不用时髦语。
3)避免同音词,以免产生歧义。
4)多说短句、少说长句。多说单句,少用复句。
5)思路要清晰、谋篇要得法。
总体要求:亲切、自然、朴实,切记拿腔拿调或有明显的背诵腔。
说话题要领:
要多举例,较详细地说清一件事情的经过。
议论性和说明性的:分几个方面来说,每个方面举例来讲。
常出现的问题:
1.有的人说话时过于注意前面说了什么,后面该说什么,忘了最重要的语音方面的要求,导致语音的缺陷暴露无遗。
另一种情况:过于注重语音的标准,影响了语言的流畅程度,结结巴巴。
2.背稿子:会使语言表达不够口语话,显得不自然。
3.口头禅比较多:嗯……嗯……嗯
“离题”是指应试人所说内容完全不符合或基本不符合规定的话题。
偏离话题的表现:
⑴ 应试人说话内容与话题毫不相干,或仅用一、二句话“过渡”后,就生硬地转换到另一个话题;或在讲述过程中明显转换话题。
⑵ 应试人在说话过程中明显由一个话题巧妙地转到一个现成的故事。
⑶ 应试人的说话内容同时包括计算机(说话项中)提供的两个话题。
1分钟—1分30秒,扣4分;
1分30秒—2分30秒,扣5分;
2分30秒以上,或称完全离题,扣6分。
评分建议:
雷同1分钟—1分30秒,扣4分;
雷同1分30秒—2分30秒,扣5分;
雷同2分30秒以上,或称完全离题,扣6分。
(六)无效话语:
1.简单重复。应试人无话可说时不断地用“嗯”、“啊”等代替正常说话内容,有的甚至不断重复说话内容来填补时间。
2.反复纠错。一句话反复多次才说完,且很大篇幅如此反复。
3.
口头禅频密。
这类现象不存在缺时现象,但是,出现了大量的用冗余话语填充考试时间的情况。
“无效话语”评分标准:
无效话语在三分之一以内,视程度扣1、2、3分;
无效话语在三分之一以上,视程度扣4、5、6分。
有效话语不足30秒(含30秒),本测试项成绩记为0分。
(七)朗读文本
词汇方面:
老天爷-----天公
傍晚-----晚边
星期天-----礼拜天
乞丐-----讨饭的
马桶-----尿盆
发大水-----做大水
拖把-----拖布
馄饨-----扁肉
沏茶-----泡茶
下蛋-----生蛋
记得-----会记得
地瓜
做生日(过生日)
锁匙(钥匙)锁(锁头)
能、能够/不能、不能够
通常注意的语法错误:
1. 把方言的说法直接套用到普通话中,虽然意义不变但不符合普通话表达习惯。
2. 把方言的说法直接套用到普通话中,但方言的说法与普通话的说法之间在意义上并不完全对应。
3. 不明白与方言对应的普通话的说法 ,却选用了普通话中一种不合适的表达方法。
伤好了,会走路了;伤没好了,不会走路。
路太滑,不敢开快车。
你要来,他不要来。(必须、不必)
绳子很大条。
穿多一件衣服。 买少了一本书。
饭吃了再走。
我们有上课。
就剩下这点儿了,你要不要吃?
有件事情很搞笑
有在家
有看见没有
笑死掉
这些东西我吃不来
书拿给我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