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书信陪伴系列之后记篇
(2021-02-11 18:50:47)分类: 549 |
寒假书信陪伴系列之后记篇
后记:
给最后一个孩子写完最后一封信的时候,离过年剩下整整两天了。本来只是转瞬即逝的一个念头,没想到付诸笔端的时候,竟都坚持了下来。
“老师,孩子放假光顾着玩手机了。”
“老师,孩子放假每天都不能按时起床。”
“老师,孩子放假前两天表现还不错,后来就不按要求完成了。”
......
老师......老师......
面对着不断求助的家长,想象着孩子在家和父母对抗的状态,这个长的近似于暑假的寒假就显得有点让人不知所措。
怎么办?
把孩子交给家长,是不是就意味着课堂学习的结束?明明孩子在家长手中,我们还需不需要越俎代庖进一步管理?疫情之下的假期让本来在家宅不住的孩子只能待在家里,家长却还要忙于每天的工作。
我们还能以师道尊严去控制哪些孩子吗?
想想,若没有一场真诚的交流和一番推心置腹的话语,教师真要以一个身外人的身份来面对孩子了。
要不,给那些不乖的孩子写封信吧,把自己内心的牵挂和希望告诉他们,毕竟文字在穿透人心方面比简单的说教更有力度。
可没有求助的家长是不是就不需要关注孩子?若一个孩子发现老师给另一个孩子写了一封推心置腹的信,心里会怎么想?
在键盘上敲下第一个字的时候,我就下了决心,和每一个孩子做一次深入的交谈,也正好让自己好好回顾一下这一年多每一个孩子的表现,好有针对性地给孩子和家长一些帮助。只是这美好的想法一下子就把自己困了二十天。见缝插针里的书写,每个孩子和家长读信后的感动和惊喜,家长和孩子收到信后的留言,都让这个事情变得越来越意义重大——孩子们需要这样的交流,家长需要这样的交流!
我是想着给每一个孩子都写的,竟忘了全班有72个学生,外加两个转学的孩子,加起来就是74个人。我是想着给每一个孩子都写的,竟忘了到底什么时间内完成。如果到开学的前一天,最后一个孩子收到了这封信,意义还有多大呢?
于是,本来可以悠哉着完成的事情,就变成了每天的必修课。年前无论如何要结束这项工作,年前无论如何要让每个孩子收到属于自己的那一封信。
“老师,你真的要给我们每个人写一封信啊?”
面对孩子的疑问,我点头一笑。
说了,就得做,就得认真做。
寒假书信陪伴系列就这样开始了。
我尽可能地在脑海像过电影镜头一样回顾每一个孩子的表现,好的,不足的,也尽可能地站在孩子的角度和父母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清晰的,模糊的,当我再次反复咀嚼,突然意识到一个极严重的问题:如果这些书信缺乏了专业性,一个教师应有的专业诊断与分析能力,是不是就变成了一封封的只是关心孩子的简单书信?这样想来,倒让我变得有些犹疑。看起来的书写远非有勇气提笔那么简单了。
可还是得坚持写下去!
只是这书写一旦像教学一样落实到个体,而又必须落实到个体,多少还是有点考验,若可以给予每一个孩子更多的关注与精力,每个孩子变好的可能性也就越大,但这看起来是那么的艰难。优生,待优生,问题生,那些无形中被置于灰色地带的中等听话的学生,再一次唤起了我内心最柔软的部分,教师眼里要看得见每一个孩子,而不是一部分孩子,不管这些孩子有多少,但对于一个家庭对于孩子自己,他(她)就是唯一!
认真的人,值得被认真对待!
也是在书写的过程中,我深悟了这句话的内涵。
代课老师在班级微信群里越来越尽责,发作业收作业,这群在教室还多少让人劳心费神的娃娃,变成了每位老师口中亲切的宝贝,爱,或许从称呼中也可以感受得到吧!政治郭老师年龄最大,却不放过一个孩子的作业提交,从组建小组群到安排任务,她比我都着急,像大姐姐一样帮着出谋划策;英语程老师时时在位,发资料提要求;数学张老师以他一贯的严谨细致敬业守护着这群孩子,历史、地理、生物、物理老师,也在时刻提醒孩子们完成作业。穿插于每周五晚上的家长会,家长们的发言越来越认真,孩子们的总结也越来越认真。推动不了什么,要求不了什么,但这早已经不是一个人在行动,是一群人在行动!
肖川说:“教育家最重要的是远见,教育要引领社会而不是满足于适应社会,要为未来一个更公正更文明更自由的社会培养人。”我虽不是什么教育家,但深知育人责任之重大。就好像我写下每一个孩子的名字时,他(她)就不仅仅是一个名字,而是一个个跳跃的音符。我虽无法短时间内做出一个更加科学与专业的指引,但我坚持不变的原则:深度阅读会改变孩子的命运。这也是我和大多数学生家长提到的一个问题。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100个建议》中提到: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再阅读。阅读是各学科医治学困之疾共同的灵丹妙药。
人生的成长就是一个不断抵抗煽增的过程。作为孩子们的老师,我一边提出要求,一边以身作则,和自己的舒适、懒散、平庸、颓废抗争着。让他们看到身边的人是怎么样要求自己的。
“成人绝对无法想象,孩子们的内心已经做好了服从我们的准备,他们的这个意志是非常坚定的,这是孩子的特征之一。”“因此,我们更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因为我们做的每一件事以及说的每一句话,都会在孩子的脑海里留下很深的烙印。因为这个阶段的孩子是完全服从我们的,孩子们对我们是又爱又崇拜。我们也要注意孩子的行为举止,一旦看出他们的情绪不大对头,就应该加以正确的引导。”无知者无畏,还真是这样!
在给孩子们写信的过程中,我更进一步认识到,我们一定要以孩子的视角来看待他们的处境,以他们的错误判断来理解他们的处境。能够共情,对于孩子真的非常重要。
在给孩子们写信的过程中,我也意识到,教育不是一个人的狂欢,而是一群人的舞蹈。只有家校真正联合起来,所有代课老师齐心协力,才会有教育的春天!所以,我由衷地感谢我亲爱的同事们,还有我尊敬的各位家长和我的孩子们。
每当收到家长发来的:老师,注意身体!老师,注意休息!老师,不要总是熬夜!我能够感受到一个大家庭的温暖。
所以,我出发了,但不是一个人,而是带着一群人一同上路。春在枝头已三分,不急的,陌上花开缓缓归,我们一起赏教育的风景。
仅以此文献给陪伴我这么久的同事、孩子及家长们,我至亲的各位家人们!
书于2021年2月9日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