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今天,是九月一日

(2012-09-01 08:35:09)
标签:

杂谈

分类: 成长在线

    今天,是九月一日。

    是的,这是一个不容置疑的日子。

    学生开学了。

    我却独坐在家里。

    我不知道我的学生在哪里,也不知道我的教室在哪里。但我分明看到无数的孩子蜂拥着跑向校园跑向各自的小小家园。我也看到那些怀揣着雄心壮志的老师站在了新的起跑线上,经过了一个假期的闭关修行,都想看看自己的道行增了几成。

    师傅说,他存在的价值就是通过他的努力改变一些教师的行走方式。这应该包括我吧,因为我之前的很多东西还是不能够沾上科学的边。没有科学的思考,就缺乏了一种正确的引导,那只能是叫盲干了。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说:“科学态度不仅帮助人们获得有限的知识,它更多的是培养了人们的理性。”“人生的终极目标固然不能由单纯的知识来决定,但就求知而言,却有一个最终的目标:即我们应该去认识客观世界。”我越来越觉得这一点更加重要。如果说人之初,性本善的话,那么我们更应该有一份求真的精神。

    教了十几年的学,真不知这每一天是如何过来的。幸亏的自己还有点向上的精神,还在不停地努力,要不然可真是大大的误人子弟了。只是当我把装着半脑袋的书和一摞子读书笔记本再次凝视时,还真的感觉应着了那句“知识是智慧的尸体,我们是知识的奴隶。”我在驾驭文字的同时,忘记了一点:华美的文字敌不过思想的深邃。当然这两者兼而有之是最好的,但“大道至简”永远是真理。那些堆砌的文字哪怕垒得再高,都不如为自己打开思想的通道,深入进去,潜下来,豁然开来。

    教育也是这样的。

    循着一条教师成长的定律“读书、上网、实践、写作、反思”,不少人以为真理在握,但也像模像样地做起来。单说写作吧,总感觉现在的文字已经让糟蹋的不成样子了。父母迫不及待为尚未出生或已出生的孩子写成长记录,老师迫不及待地等待着开学以便能记录学生的故事。一件事情一旦违背了初衷,是很可悲也很可笑的。写是因为我想写,写是因为一种情感的冲动与冷静的思考,写也是一种工作的需要。但很多时候我们忘记了写作是最最需要安静的事情。看到不少人把自己写的东西拿着示众,像是自己的脸面,真的不知道说什么才好。有的甚至看到学生有新闻就窃喜,因为有了写的素材。当我们把我们的教育对象把我们的孩子当作我们精神营利的手段时,早已经背道而弛了。要知道不管有多少人出发,最后到达终点的都寥寥无几。你一定不能忘记了你出发的目的。教育不仅在“教”,也在“育”,不仅在教育他人,更重要的是对自我的一种完善。或许把自己这本书写好了,离成功就不远了。

    教育真的不再是想当然的事情。

    那天,看李迪老师的教室布置,忽然像明白了什么似的。

    以前,每一次学校让布置教室都是很苦恼的一件事,一则没有招术,二则没有资金。到后来各班统一购买一些内容粘贴上去,也觉得不痛不痒的没有什么意思。这家呀,是每一个人的,要想让大家都爱她,就必须让每一个人参与进来。班级文化,如何让静态的“文”变为动态,达到“化”的目的,是需要认真思考的。

    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无论我们做什么,都必须遵循教育的规律。了解孩子,才能爱孩子,才能爱好孩子!

    开学了,我们也该开始学习了!

    那天在省中医院墙上看到了这句话:“医不贵于能愈病,而贵于能愈难病;病不贵于能延医,而贵于能延真医。”索性把张景岳的后面几句也百度了一下:“夫天下事,我能之,人亦能之,非难事也;天下病,我能愈之,人亦能愈之,非难病也。惟其事之难也,斯非常人之可知;病之难也,斯非常医所能疗。故必有非常之人,而后可为非常之事;必有非常之医,而后可疗非常之病。”说的真是好啊!作教师的,也应该有教好每一个学生的魄力,让自己成为独一无二的!虽然古语讲“时医气死名医”,但我依然愿意在一片宁静中求得真知,把教育做在心灵深处。

    我不知道我的学生在哪里,也不知道我的行程在哪里,但我知道我的使命在哪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小小风波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