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校园 |
分类: 时事评论(报纸发表) |
http://s11/mw690/aec2faefte13397a8116a&690
http://szb.hynews.net/hhwb/html/2013-07/11/content_2538793.htm
不要让学习教育在暑期成为空白
文/小楼愚夫
暑假中,留守儿童的学习教育问题由谁来管,由谁来做,也是个牵动人心的事情。虽然一部分留守儿童会像“候鸟”一样,“迁徙”到自己的父母身边团聚,但进城的“小候鸟”们有的是跟着父母一起“上工”;有的是在家里看电视、打游戏,从留守儿童转变为守家的儿童,他们的情况跟留守在爷爷奶奶或监护人身边的孩子们区别仅在于生活质量有些提高,但学习仍然是没人问。留守儿童的学习教育在暑期中一片空白的现象还是比较普遍的。如何解决,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家长多尽一份责任关注孩子的学习。俗话说,一个母(父)亲能胜过一百个教师,父母的作用不可替代。父母都在外打工的,应当在暑期中回去一个照顾和监护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保持家庭教育与影响气氛的完整存在。对于进城的孩子,应当想办法送去参加一些暑期培训班,让孩子学习新知识结交新朋友。如果这些都做不到,应加强与“监护人”联系及亲子间的沟通,及时掌握孩子的学业、品行及身体健康状况,并通过各种方式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进行指导。
二、学校多开放一些活动让留守儿童有事做。建议乡村中小学校暑假对外开放,实行教师轮流值班制,因地制宜开辟“少儿活动室”、“图书阅览室”和“电子阅览室”等相关活动,让孩子在校园内参与各类有利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这样,留守儿童可以和小朋友一起在学校里玩,“电子阅览室”代替了“网吧”,“图书阅览室”让留守儿童不再无所事事,家长们放心,孩子们也快乐。
三、政府多出台一些措施为孩子开出“心灵鸡汤”。县级妇联、乡镇计生部门等单位应组织相关教育专家和心理咨询师到乡村巡回举办心理健康辅导讲座。特别是要针对留守儿童封闭、孤独、缺乏自信的心理特点,通过情景互动、游戏等方式,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让他们体验交际乐趣,并树立信任感,学会接受帮助和关爱。
四、社会多出现一些“编外妈妈”使留守儿童心暖。建议一些有爱心的教师和大学生志愿者深入乡村,深入到留守儿童中间去,为孩子们当“编外妈妈”,开办各种暑假兴趣学习活动,让留守农家娃足不出村便能享受到免费多元的精神大餐。同时,更希望相关企业或单位出台一些优惠政策,让农民工父母也能有个假期去陪着孩子过个快乐的暑假。
总之,留守儿童和每一个孩子一样,都是祖国的未来,我们一起献出爱心,他们就有积极向上的原动力,就会学得更棒,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