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淮海晚报》:致远去的端午斗草(6.13/03)

(2013-06-13 19:31:05)
标签:

文化

分类: 散文笔记(报纸发表)

致远去的端午斗草

http://s4/mw690/aec2faeft7cb436c9fbd3&690

http://szb.hynews.net/hhwb/html/2013-06/13/content_2527169.htm 

 

    斗草,恐怕很多人不熟悉,这是一种以花草为主题的游戏,源于周代,《诗经·周南·芣菅》说的就是斗草之戏。到了南北朝,演变为端午节的文化娱乐风俗,南朝(梁)宗懔在《荆楚岁时记》中有记载:“五月五日,四民并蹋百草,又有斗百草之戏。”

 

    斗草选用的是叶柄比较坚韧的植物,比如“车前草”、“牛筋草” 、“狗尾草”等,有些地方还用白杨树的叶柄。游戏时,两人面对面站立,双手捏住草的两端,十字相套后开始各自往回拉,谁手中的没断,谁就赢了。这种玩法被称为“武斗”,古时多是妇女儿童在玩。白居易的《观儿戏》诗说:“髫龀七八岁,绮纨三四儿。弄尘或斗草,尽日乐嬉嬉。”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说:“社下烧钱鼓似雷,日斜扶得醉翁归。青枝满地花狼藉,知是儿孙斗草来。”就描写了斗草的场景。

 

    清代时斗草被演化为吟诗作对的“文斗”。曹雪芹在《红楼梦》第六十二回中有过精彩的描写。书中说,宝玉过生日时,便有大观园众女儿斗草取乐。这个说,我有观音柳;那个说,我有罗汉松。豆官说:“我有姐妹花。”香菱对:“我有夫妻穗”。这样不折花草,只报花草名的玩法既玩出了斗草的韵味,又保护了花草不受伤害,融植物、文学知识为一体,品位高雅,令人赞叹!

 

    小时候,住在农村,经常随手折几段有韧劲的草茎或叶筋,在草地上,在树荫下,在阵阵加油声中,缩着头、躬着腰、屏着呼吸、瞪着眼,咬着牙,逐一与小伙伴们比拼。赢了,在欢呼声中趾高气扬;输了,从不服气,再来一次、二次……“牛儿小,牛女少,抛牛沙上斗百草。”那时候,以草为玩具,简简单单,快快乐乐。

端午玩斗草,是从大自然中得到的乐趣,“武斗”简单快乐,“文斗”趣味无穷。

 

    如今,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成熟,少男少女们都已习惯在网络快餐中萌着、屌着、囧着,谁还会去“弄尘或斗草”呢?何况,花花草草是我们的朋友,是要受到保护的!至于吟诗作对去“文斗”,被人戏谑一句“哥们,你玩穿越呢”,心里还算舒服些。扭转身,必有“穷酸”一词追着你……

   

    就这样,端午节那些传统的习俗渐渐离我们远去。

 

    我们,也就是这样,离自然越来越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