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启记忆的感动与沉重

标签:
赵克明老街宋体皖西日报记忆 |
http://s1/mw690/aec2faefhce31cd8ef470&690
http://www.wxrb.com.cn/dzrb/dzrb/NewsDetail.asp?NewsID=25136
8月底,在全国优秀语文教师、安徽省特级教师、现为安徽省霍丘县第一中学语文教师赵克明先生博客里看到《鲜活了记忆中的那条街》一文时,我的眼睛湿润了。
赵先生是我初中语文老师,那条街只是去过一次,应该说不是很了解那条街。可赵先生在《鲜活了记忆中的那条街》中通过质朴的语言把我儿时亲身经历的点点滴滴全都鲜活了,读赵先生的文章,我仿佛又回到了童年……
从童年的记忆中回到现实,也想提笔写写那条街。可写过那条街的人很多,赵克明先生写过,我儿时的邻居加长辈、第六届矛盾文学奖获得者徐贵祥先生写过,我的小学老师、现为县文化局局长、民间文学家穆志强先生写过,我的初中学弟、现为东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被誉为“打工诗人”的柳冬妩先生写过,在这些大家面前,我如何写?
我还是写了,《渐被遗忘的娥眉州》一文刚成稿,我便迫不及待地给赵克明老师发了消息,请老师帮助修改。老师很快回复:“写老街的文章很多,您的这一篇角度独特,更显厚重,非常欣赏!”赵老师还承诺把此文推荐给家乡的报纸。
11月9日,家乡的报纸《皖西日报》B1版文化周刊栏目刊登了我的博文《渐被遗忘的娥眉州》。流冰主编还特意给文章配了两幅图,上图是家乡的门楹对联民俗,下图是省民俗专家在考察老街。流冰主编似是在告诉我这个游子,心灵的家园是永远抹不去的记忆。
我的一位早已举家迁徙的高中同学看到此文后给我留言说:以前对家乡的记忆总离不了贫穷与破旧,看过你的文章才知道,原来家乡是那么地神奇与美丽。
心灵的家园是永远抹不去的记忆,只是这记忆的重启多少有点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