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以内加减法整理和复习
教学内容:教材69-70页
教学目的:1、让学生经历系统整理和复习所学数学知识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进一步感受不同的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似内容之间的差异
2、引导学生加深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进一步提高知识掌握水平
3、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整理复习的方法初步培养学生归纳整理总结的能力,初步培养学生数感。
教学重难点:整理加法计算,很快说出得数,感受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数数
2、写数
二、回顾知识,系统整理
1、前面我们已经学过了很多的数学知识,想一想,这一单元你学习了哪些数?(6-10)
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这些数字?你都学到了哪些知识?
2、对10以内所有的加法算式进行整理,说说自己是怎样整理的?
根据学生说的板书,可先让学生翻书看再说
汇报:我们学了什么知识?
3、出示10以内的加法算式:
(1) 说说表里的算式是怎样排列的?
(2) 任意指出一道算式很快说出得数。
(3) 计算最后一行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4、这就是我们所学的加法知识。
三、反馈检测练习
课件出示
1、★△▲○●□☆
从左数,第5个是( )☆排第( )
2、 9 4
□ 5 □ □
3、△□△□△□
接下去怎么画?
4、小猴小兔必须沿1-10的路线回家该怎么办?
5、按规律填空
(1)2、( )、4、( )、( )、( )、8
(2)8、( )、6、( )、( )、( )
(3)2、4、( )、8、( )
(4)1、3、( )、( )、9
6、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四、总结:你的收获是什么?
教学反思:让学生经历系统的整理和复习10以内加法的过程,引导学生加深了对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在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掌握了整理和复习的方法,为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了基础。
10以内加减法整理和复习
教学目的:
1、亲历整理知识的过程,感受不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差异。
2、提高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培养创新精神。
3、让学生在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整理减法法计算,很快说出得数,感受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口算卡片出示
10-3 4+4 10-6 2+5 5+3
10-5 8-7 7-4 9-0 9-8
6-6 9-2 8-2 4+6 3+6
9-0 2+3 9-5 0+7 4+2
二、整理知识
1、前面我们学习了哪些计算题?整理10以内所有的减法算式。
分组看书整理后汇报
2、观察
A 出示10以内减法题
这是我们学过的10以内减法题,它们按一定的规律排成这个样子,你能看看它们是怎样排列的吗?
B 练习,师任点几题让生回答同座互相点一题考问对方
3、除了加减法式题,我们还学了图画式应用题
(1)师出示P70熊猫图
仔细看图,说说要解决什么问题,要找什么信息来解答?
你能说出图意吗?怎样解答?
(2)出示70页第5题南瓜图,你能说一说图的意思并用算式表示吗?
三、反馈检测练习。
1、完成71页练习十六第1题
看图写出一个加法和两个减法算式。
2、图画式应用题:完成练习十六第3、5题
3、口算计时,完成练习十六第2题
4、完成72页练习十六第6题
0连续加2、 4 、 、 、
9连续减2、 7 、 、 、
三、拓展思维:
1、完成练习十六第7题,填数,是每条线上的三个数相加都得10.
2、阅读“你知道吗?”,了解象形数字。
四、总结:本单元结束了,你想说些什么?
教学反思:本节课对10以内数的减法知识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复习,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特点和理解方式对激活的知识内容进行重组,并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把自己组织的知识内容,广泛应用于新的情境,进一步发展数学能力,感受到了数学的乐趣。
第六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
11~20各数的认识
教学内容:11~20各数的认识 例1,例2(第73~74页,练习十七中相应习题)。
教学目标:
1.认识11~20各数,能正确数数、读数和写数,知道这些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的数的顺序,会比较数的大小。
2.在日常生活中发现11~20各数。
3.能积极主动探索,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初步体会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
教学重难点:数的组成和顺序。
教具、学具准备:方格纸、小红花、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小朋友们,我们都已经认识了哪些数?你能按不同的顺序说说吗?(教师板书0~10 10~0两种方法),观察73页情景图,请你们看一看,在这幅图中,上面都有些什么?它们的数量有多少?
这些数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存在,请你们试着把11~20之间的数写在小红花上,每朵红花只写一个,并按顺序排列起来。小组反馈。
2、今天我们就来认识11~20各数。(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知
1.认数、读数。
(1)一起把11~20之间的数读一读。
(2)观察这些数,你觉得哪一个数比较特殊?
(3)读直尺上的数,比比数的大小。
2.了解数的组成。
(1)一起来看例1,默默地数一数,共有几根小棒?( 10根)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有几个十?添上一根,共有几根?11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同桌合作摆出12根小棒,说一说12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继续摆,你们能摆到几,怎样摆?说说各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4)教师说数字,学生摆小棒。
(5)20根小棒是几个十?为什么在2的后面写上一个0呢?小组讨论一下。
3.对口令练习。
4.了解位数:看看黑板上的数,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介绍。(有两个数字的数叫两位数,只有一个数字的数叫一位数。)
三、巩固练习
1、读卡片上的数:17、19、20、16、12、18
2、读出书上74页中运动员身上的号码。
3、找出数学书的第8、12、17、20页。
4、填空。
10
( )
( )
13 14
( )
( )
( )
18 19 ( )
谁能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小秘密?
5、看图数数,练习十四第四题。
四、作业:写数字。
五、总结。
教学反思:本节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提出了有关数学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摆、数中让学生认识了11-20各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11~20各数的写法
教学内容:11~20各数的写法(第75页)例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十位”、“个位”,认识计数器;初步了解进制;能够正确地、迅速地读、写11~20各数。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迁移类推能力。
教学重难点:数位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数数。(1)从1数到20,从15数到9。
(2)从1起,2个2个地数,数到20。
猜数。
(1)10后面的一个数是多少?
(2)20前面的一个数是多少?
(3)14和16中间的一个数是多少?
(4)8个一和1个十组成的数是多少?
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11~20各数的写法。
二、认识数位。
1、学生在磁力板上放小棒,边放边数“1根、2根……9根,再放1根是几根?”
教师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在1捆的右边放4根小棒。问学生现在共有几根小棒?
2、告诉学生:右边的4根表示4个一,所在的位置叫个位。
左边的1捆表示1个十,所在的位置叫十位。
a) 利用计数器直观写数。
(1)出示计数器,教师介绍:从右起第一档叫个位,第二档叫十位。十位上有几个珠就表示有几个十,个位上有几个珠就表示有几个一,合起来就是几十几。
(2)出示一捆零4根小棒。问:共有几根小棒?14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生答后,师把一捆小棒放在数位表十位的上面,把4根小棒放在个位的上面。师边说边板书:有1个十就在十位上写1,有4个一就在个位上写4。
(3)学生自己摆出1捆零7根小棒。问: 17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指名上台把1捆小棒和7根小棒分别放在数位表上相应的位置。再叫学生在数位表下相应的位置写数字17,并说说为什么这样写?
(4)出示2捆小棒,先让学生放在数位表上合适的位置,再对着数位表写数。
组织学生讨论:有2个十在哪一位上写几?个位上一个也没有怎么办?
出示2根小棒,指名上台放法,再写数。比较两处“2”,说出各表示什么意思。同时强调:“20”的个位上的0不能丢。
(5)小结: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有几个十就在十位上写几,有几个一就在个位上写几。
3、巩固练习。
a) 完成75页第1、2、3题。
b) 听老师读数,学生写数:18 20 17 16 14 12
c) 看图写数:十七 十三 二十 十八 十四
d) 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下面各数。
15 9 13 8 20 17 1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本节课能够根绝低年级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积极参与数学活动,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充分感知10个一是一个十。利用计数器形象直观的让学生能正确地读写20以内的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