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道536:成长的秘密
(2024-03-16 22:46:00)成都市棕北中学西区实验学校李鹏程书记,今天带着两位张洁和曹杰两位数学教师代表他工作室来金堂送教。
和李书记交流时,他谈到了他一段成长故事。
他毕业后,分到农村初中教数学。第二年,他上初二时,县上来了两位教研员听他的课,听后认为他的课照本宣科,需要整改。那个时候年轻气盛,认为教书教书,就是按课本来教就行,还说自己不对,真的搞不懂。但学校却采纳了教研员的意见,不让他上初三数学。这一决定对他打击很大,他找到教研员,要求教研员帮助他。教研员就带着他到处听课,只听不发表意见。开始的时候,他觉得那些评课的教师都说得有道理,到底谁的建议更好,他分不清。几个月后,教研员让他发表意见,他为了不丢脸,就认真去看评课之类的文章,揣摩教研员的评课。开始发表意见的时候,教研员还要纠正,后来,纠正少了,甚至后面都肯定他的发言。
他通过教研,学会了如何有效课堂设计,教学成绩突飞猛进,接二连三刷新学校教学记录,他受到学校的重用。也有其他学校向来抛来了橄榄枝,他选择了一所城郊结合部的学校开始自己新的教育旅程。
而在这里,他开始研究奥数教学,组建了学校的奥数比赛队伍,没想到第一年参赛就一战成名,全市的一二三名都在他的班上。由此全泸州市的初中都想挖他,甚至成都这边的学校也听到了他的大名,他也因此从泸州来到成都,现在可是教育部“一师一优课”评审专家。
从被嫌弃到被追捧,这其中的秘密,我想,大家应该清楚了。关键一点就是穷则思变,主动学习,改变自己,顺势而为。
他说,他现在是学校书记,但仍然坚持上课。他每周有三节数学思维课,学生都觉得太少,每次都盼着他上课。这就是好老师的表现,好老师的课一定是让学生喜欢的。
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十佳最美教师叶德元认为好老师应该是这样的:“看得清时代,在传承中勇于承担责任;看得到未来,在守望与信任中静静等待;找得到幸福,用微笑带给孩子希望。”
李书记无疑就是这样,深知教育的责任,所以才有自己的名师工作室,担任学校书记仍然坚守课堂,他带给孩子是的希望,是未来。
前些天,目前正在职业院校就读的杨文军同学给我发消息:“师兄,我以后挣不到钱咋个办哦?好焦!”
我的回复:“如果用专业就业,就需要把专业学精,学透,努力向大国工匠发展。我们金堂川锅公司的唐成凤,就是大国工匠,才30多岁,而且是全国劳动模范,这里二十大人大代表,待遇,津贴让我都羡慕。”
他也很羡慕,但他说他可能没那么优秀。
这很正常,每一个人,都是当局者迷,不够自信。
我说:“路是人走出来的,不去尝试,怎么知道自己行不行?”
人是在路上成长的,不是在想象中成长的。在路上,遇到了挫折,给了自己勇气,收获了经验;遇到良师益友,得到了指点,事半功倍。所以,永远不要只是幻想成功,而是努力去闯出一条成功之路。
我想,作为一个老师,能做的就是给学生引路,让他们在成长的路上,多一点自信。
所以,成长的秘密,就是遇到一位明师,明白之师,给你指路。
当然,不是因为举了我给学生疏通困惑说自我吹嘘自己是明师,我一直告诫自己,自己是一个半路出家的非师范毕业的老师,不专业,只能用自己的感受来引导学生而已。
而很多学生很幸运,会遇到影响自己一生的老师。我想,做这样的老师的学生,会很幸福。比如,我从李镇西老师的著作中,能够感受到作他的学生,是何其幸运。
春节期间,《热辣滚烫》中肥胖的杜乐莹是自卑的,在爱情面前,也是卑微得抬不起头。但是她决定为为自己“想赢一次”后,她加入了拳击训练,咬牙挺过那些艰苦的训练岁月,最后站在了拳击台上对战专业拳击手,虽败犹荣。而她成功减肥,自信的阳光洒满了全身,她成功从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
所以,成长的秘密,就是给自己一个真实的目标,为此一直努力下去。
但是现在很多人,没有目标,非常的茫然地学习,找不到任何的动力。要说没有目标也不对,有一大部分人的目标就是不用读书,不用就业,吃喝玩乐不愁,每天都可以耍手机游戏。
有的人有了目标,却坚持不了几天。就有学生给我说,他努力了一个星期,考试成绩反而下降了,请问努力还有什么价值?
这其实不是什么问题,这只是他不想努力找的借口,如果努力几天就能改变命运,让自己变得聪明,那就不存在“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的典故了。
《飞驰人生2》中,张弛在遇到复杂天气下依然没有停下比赛,他说:“巴音布鲁克,1462道弯,109公里。耍小聪明,赢得了100米,赢不了100公里。你问我绝招,绝招只有两个字,奉献!就是把你的全部,奉献给你所热爱的一切,我每天在脑海里开20遍,五年,3万6千遍,我能记住每一个弯道。”
那么,成长的秘密,就是反复地练习,反复地思考,让自己的思维,形成一个条件反射。
我给成绩落后的学生说,不懂就问,问了就练习,练习还是不会,又继续问,直到真正搞懂为止。但是,有几个落后的学生会这样做,他们希望立竿见影。
有的老师也是,教育上急功近利,以为给这些落后学生讲了要求,以为给他们安排了小老师,这些学生就应该得到立马改变。如果不立马改变,这部分学生就没救了。
我直认为对于落后的学生需要“反复抓,抓反复”,不能轻易放弃一个学生。
对于师生来说,这是一个拉锯战。
现在看来,我是这场战役的逃兵。
(2024年3月1 3日晚于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