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6月08日
非常道406:读《今天怎样做教科研》有感3
今天阅读的内容为第三讲《在“根雕洗”行为中提升智慧-谈微型课题研究》。
微型课题是我们金堂县所称的小专题,从小处着眼,研究自己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并用一定的方法解决问题,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稳定和提升。
据冯老师的介绍,小专题的星星之火源于2005年8月16日,一个叫王存宝的小学副校长,他在《中国教育报》上发表了《微型课题,教育研究的“快乐便桥”》一文,从此,微型课题走入教师视野,并像蝴蝶效应一样,在全国掀起了小专题研究的热潮,至今已经成为老师个人成长的一个重要环节。因为这促进老师向科研型老师转型,更能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学生需要。
而我的小专题研究起步较晚,从2014年开始研究,第一个小专题研究的题目是《农村初中数学少教多学策略研究》,于2015年4月获得了金堂县小专题研究成果一等奖。后来,每年都聚集一个问题进行研究,八年来,共获得四个一等奖,三个二等奖和一个三等奖。
但小专题的级别始终是停留在县级,没有去突破。这也和大多数人随遇而安的情形差不多,满足于现状,画地为牢,束缚了自己的发展。
金堂县是用了行政力量推动这项工作的,要求名师必须有课题和小专题研究,学校总体参与小专题的人数要超过30%,小专题的数量与质量会纳入学校绩效考核,这无形中让学校高度重视此项工作。
之前在又新学校的时候,科研工作由我在分管,我就重视交论文、小专题研究和市级课题研究,学校在科研考核这一块基本上是满分。现在来了五凤学校,我觉得我还在适应这个学校的节奏,看起来也在过问这些事情,但似乎做得不如又新扎实。
那么小专题应该如何来进行研究呢?下面借助冯老师的观点来说明。
一、麻雀虽小,但五脏俱全-明确小专题研究的要素。
(一)具体的对象指陈
要有具体的、微小的和清晰的研究对象,切忌概念模糊,主旨不清。
(二)现实的触动描述
写明研究的背景、缘由,问题来自于某一非常现实的问题或困惑。
(三)鲜明的意旨表达
就是问题研究所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
(四)可行的方法设计
一方面是指在一般的道理或方法论上说得通。另一方面是这种方法对于研究者而言是合适的。
(五)清晰的程序勾勒
也就是小专题研究的路径,明确先做什么,再做什么。
(六)大致的成果预期
成果包括相关论文、结题报告等,预期能解决什么样的问题。
整个过程其实和学校研究的县、市课题差不多,只是要求相对简单一些,但是必备的流程还是要求要有。
二、抽丝剥茧,关于小专题的品质,强调以下六个方面:
1.微小
它的视域、论域、切口、角度都比较小,当然一时半会儿就能思考清楚、解决彻底的问题不能作为课题研究。同时如学科知识范畴问题不属于课题研究的方向,如一道几何证明题的多种解决研究,这属于学科知识,不属于课题研究。从方法上提倡一题多解的教学方法或思维方法,属于教学研究的内容,具体到某题的多种解决,则是学科解题,不具有教学论的意义。
2.成型
是指小专题的成果可以由点及面进行推广。也就是从一类问题研究中寻求到解决方法,反过来指导其他老师的此类共性问题。
3.应时
研究的问题是顺应时代潮流和教育发展趋势,不滞后,同时要方向正确。书上特别强调了一篇德育论文引发的思考,他认为“无私”这种品格是属于“圣德”,不是普通人的品德。因此培养小学生无私品德的个案研究就有点方向偏离。
他认为给予学生的应该是“健康安全的生活、愉快积极的生活、负责任有爱心的生活、动脑筋有有创意的生活。”不要培养无视自我生存与幸福的“对
圣”,不食人间烟火的“神”。
4.正向
指的是课题的价值导向应该是正面的。
5.可行
是指课题研究必须可行,特别强调是作为微课题可行。有些研究问题很大,作为微课题是不可行的。
6.深度
小专题的研究是使“下里巴人”走向“阳春白雪”。
接下来课题的生成。
课题的生成是需要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去发现,去捕捉意义点。就如冯老师所说,从沙里的世界看风景,从荒芜中看到希望。
微课题怎么研究呢?我们一线教师的研究,属于草根化的研究,没有多少高深的理论支撑。但是,我们也可能借助高校的资源,强化理论意识。无论是草根化的研究还是依托高校的研究,都是希望通过研究解决教学的问题,达到殊途同归目的。
冯老师认为一线教师不仅要善于“生产”经验,也要敢于“生成”理论。
最后是从微课题上升到规划课题,把研究引向更深的领域,更好地解决教育教学问题,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但很多一线老师做不到这一点,原因主要有:
一是眼界不够,自然看不到与小专题关联的规划课题。
二是理论水平不够,本来做小专题就显得江郎才尽、捉襟见肘,如果再逼他上梁山,也不见得能逼成功。
三是时间不够,一线老师本身的教学负担很重,还有各种校内检查、学生管理、上级检查等,还要照顾孩子和老人,根本没有多少精力来更多的研究。
四是本身意识问题,即使有时间的老师,他们没有把研究当回事,小专题研究也是为了应付考核,所以让他进行规划课题的研究,实在是强人所难。
因此,把小专题上升到规划课题,只能因人而异了。
凡是其实都是要有一双观察的眼睛,一双积极实践的双手,一种积极解决问题的态度,这就是小专题的开始。
研究,其实永远在过程中,只要开始了,就是一个好的开端,不会在原地困惑了。
(2022年6月8日于办公室)
(原创不易,谢谢您的爱心打赏)
(更多故事,请网上购买此书;团购10本以上,可以直接找我13881925534,包邮,收到书后给您开正式发票!)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