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非常道284:读《高手教师》有感终结篇

(2021-06-17 09:07:27)

284:读《高手教师》有感终结篇

怎样成为高手教师

这本魏智渊校长所著的《高手教师》断断续续读完了。之所以不能一口气完整读完,是因为手上总有些其他琐事影响,只能利用一些零散的时间读读。

应该说这是一本适合一线教师读的好书,它在关注了当前教育教学面临的热点问题和难点问题,并对这些问题根据他工作经验进行了详细的剖析,提供了一些可操作的办法。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本书,很多办法是可借鉴的。

那么,回过头来看,要思考这样两个问题,什么样的老师是高手教师?怎样成为高手教师?

从本书的目录来看,似乎高手教师的应该具备以下特征:

一是要有符合教育规律的理念,眼里有学生,心中有学生。

二是会构建适合学生学习和发展的班级课程体系。

三是与家长并肩作战。

四是对于棘手的学生问题会合理处理。

五是教育无小事,特别注重自己的榜样示范,注重细节的处理。

六是学会做一颗能忍受痛苦的珍珠,在磨砺中让自己慢慢闪亮。

这些显性的特征都浅显易懂,无须过多的解释。

在全国知名教师王开东的推介下,王开东教师的一些粉丝也加了我微信,有空的时候也会和我聊上几句。

其中一个朋友每次开口都叫我名师。

对于名师的称谓我是诚惶诚恐的,因为我自己有几斤几两,心中还是有数的。对照高手教师的特征,我还有许多差距:

一是我非师范毕业,对于教育属于门外汉,我经常形容自己是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对于教育,我属于摸着石头过河的人,幸得身边人帮助,又硬着头皮读了些教育名家的书,然后东施效颦,做得不甚满意。当然,我眼里是有学生的,我心里想的也是学生的未来,时时要思考如何让遇到自己的学生不那么多遗憾,也就是我常说的,我要立志做他们生命中的贵人。

但能力不足,只有努力,希望不辱初心。

二是我也开设了自己的班级课程,我在自己的一些文章中也介绍过自己的一些做法,诸如开学课程、音乐课程、电影课程等,但是没有形成体系,这些班级课程带给学生多少收获,都无法评估。

这些课程对学生未来发展的影响尤其是核心素养的形成,到底有没有促进作用?我是没有定论的。我只是做我认为对的事,结果如何留给学生自己评判。

三是与家长沟通方面,我做得不太好。

家长的要求很多,却自己不肯去做,这是我最反感的问题。就拿手机问题来说,他希望教师管理学生手机,自己却给学生购买手机,我们规定了使用时间,他作为家长不监管,倒希望教师来管理,难道周末每个同学需要配送一个班主任管理周末学习和手机使用?

我们可以给学生讲道理,可以给学生作规定,关键,这些道理有没有影响到学生,这些规定学生有没有完全执行,周末的监督责任在家长这里。在学校,我们肯定随时在了解学生有没有带手机到学校来,有没有违规偷偷使用手机。

我们也培训家长,但家长只关心成绩,却不关心如何才能取得好成绩,这是最悲哀的事情。

四是对于棘手问题的处理,我是简单的粗暴的,我希望快刀斩乱麻,但实际上并不能较好的处理好这些问题。我们很多人在问题处理不好的时候,总爱找一些客观原因,却不肯在自己身上找原因。

我非常肯定的承认自己的不足,也在努力弥补这些不足,希望遇到问题时,能够更好的处理。也就是我在向高手教师学习,而不是已经成为了高手教师。

五关于榜样示范,这一块,我觉得我做得不错的,哈哈!但是有一点,就是我经常做错误的示范。尤其这一段时间,针对个别学生老是不会整理自己的试卷,今天发了,明天再评讲时就找不到试卷尸体情况下,学生跑到我办公室来复印试卷,我就会批评他,并且不让他使用。这样的结果是导致有一个学生趁我不在办公室复印了试卷,放了两元在我桌上,并说明自己用了复印机。

六是我倒希望我是一颗闪亮的珍珠,但是,我发现,我并不闪亮。因为生活虽然给了我很多磨砺,但是我没有在磨砺中成长,有时还有些忧郁。

昨天晚上一个朋友喝了很多酒给我打电话,说我最近变了。

我变了吗?

其实没有,我只是放弃了很多不必要的社交,只想有时间来阅读、来写作、来思考未来十年。

当然,我也会珍惜王开东老师搭建的姻缘平台,和那些愿意和我聊天,说说生活的人,多一些相互了解的机会,完成自己的心愿。

接下来回答如何成为高手教师的问题。

这个问题就只有两个关键词:学习和实践。

我们需要确定学习的对象,就如李镇西教师一直向苏霍姆林斯基学习一样。

学习什么呢?学习他们的教育教学理念,学习他们处理教学问题的方法。

实践是特别重要的,学以致用,才能有所收获 。

我现在的偶像有我的班主任李国斌,他写过一本书《我的学生我的班》,非常不错。还有李镇西、魏书生等教育名家,最近读魏智渊校长的书,也觉得是我应该多学习的榜样。

但实践会遇到水土不服的情况,这就需要我们因人而宜,因地制宜开展实践活动,而不是完全照搬。

学习和实践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好学生更容易成就好教师。而问题重重的农村学生,更需要教师大刀阔斧去开展工作,去抽丝剥茧,发现问题的根源,才能更好引导这些学生成才。

所以,虽然我从教二十余年,历经沧桑,也并没有成长为一个高手教师。

路,在自己脚下,关键是自己怎么走。读完此书,我只是单纯的想,我还需要多少时间,经历多少转折,才能够真正成为一个高手?

加油!我对自己默默的说。

2021617日上午于食堂餐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